周不器跟丹·舒爾曼聊了兩個多小時,連咖啡都喝了四杯。
收穫很多。
這是周不器請過來的CEO,不說是絕對嫡系,也算是半個嫡系,要比PayPal現有的那些管理層靠譜多了。
雙方說了很多,尤其說到了PayPal的發展歷史,著實讓周不器感到吃驚。
在PayPal創業的時候,有很多競爭對手。
其中一個對手,叫做X.,創始人是埃隆·馬斯克。馬斯克一開始做的這個專案,跟PayPal並沒有業務重合,馬斯克想做的是「金融超市」。
就是在X.這個超市裡,使用者可以在這裡買到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產品,也可以購買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也可以購買車險、壽險等保險產品,還可以在這裡線上貸款。
說到這裡,讓周不器就有些恍惚。
要知道,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所做的業務,跟十多年後的支付寶差不多。
不過,時機不對。
馬斯克做金融超市的時間太早了,導致他們的「超市」根本就沒開起來,後來才轉型做了支付業務,跟PayPal展開了競爭。
打來打去,雙方花錢太多。
坐下來一商量,索性就合併了。
這才有了現在的PayPal。
因為這樣的PayPal曾經開金融超市失敗的歷史,所以他們這些年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支付業務上。
創新性就大大地不夠了。
相比之下,馬老闆選擇的時機就很合適,在移動網際網路走進千家萬戶,支付寶成了國民級的超級App後,才陸續地推出了許多金融產品,把支付寶打造成了一個「金融超市」。
PayPal這邊就憂心忡忡,不敢輕易嘗試。
周不器就得拉著支付寶,把支付寶做成成功案例,跟著馬老闆的節奏,推動著PayPal,把馬斯克十多年前沒開起來的「金融超市」給開起來。
當然,這也跟易貝有關。
過去這些年,PayPal作為易貝的子公司,沒什麼自***,就算是想像支付寶那樣做成一些創新業務,易貝那邊也不一定允許。
現在PayPal跟易貝分家了,要單獨分拆上市了,周大老闆成為了董事會主席,連CEO都給更換了……很多人的心思就活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