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運營商來說,就很不公平,成了為優秀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打工的了,自家內部的語音網路對資料網路的補貼,到頭來都補貼給網際網路巨頭了。
比如,有的公司,向運營商支付了100塊錢的買斷費用。
可是該公司的產品不怎麼受市場歡迎,使用率不高、市場份額很低,就導致該公司的產品消耗的流量極少,可能只有1MB。
同樣的,紫微星這邊也向運營商支付了100塊錢的買斷費用,可是產品太好,太受市場歡迎,導致紫微星的流量消耗可能達到了1GB!
都是100塊錢的收入,可運營商要為紫微星提供的資料服務,是其他小公司的1000倍。
這就成了巨大的包袱和不平衡點。
可是,看問題不能只站在一個角度。
在這種事情上,各有各的說辭。
孟厚坤也聽懂了,就覺得這樣的角度莫名其妙,冷哼道:“賺錢比原則還重要?單從賺錢上來說,紫微星是製造了一些麻煩,消耗了太多的資源,卻沒能給運營商帶去足夠多的收益。可是,紫微星沒有打破原則,而這些原則都是運營商自己制定的。他們自己制定的原則,現在發現不賺錢了,不去自我反思,卻來打破規則制裁紫微星?哪有這樣的道理?”
郭鵬飛氣道:“你跟我說有什麼用?人家就是這樣的道理!人家是國企,你說的這都是市場經濟裡的規則,人家國企玩的是半市場經濟。”
孟厚坤道:“沒道理,別忘了,網際網路有中立性!運營商不能區別對待,不能因為紫微星是大公司就格外地苛責,對待大小公司要一視同仁。”
周不器道:“這都是小事,歸根結底,還是現在運營商的流量成本太高了。為啥流量成本高?因為攤銷得少。一是智慧手機還不夠普及,使用者還不夠多。第二就是運營商的網路不行,技術得提上去,得4g網路鋪好了,很多問題也就解決了。”
頓了一下,周不器接著說:“運營商那邊的流量收入太少。因為收入太少,所以就只能抬高流量費。可流量費高了,使用者就更少了,這就形成了惡性迴圈。這是商業模式的錯誤。”
談到商業模式,周大老闆就很有話語權和威懾力了,孟厚坤問道:“那應該怎麼做?”
周不器道:“薄利多銷啊,要大大地降低流量費。只有流量費降低了,才會有更多的手機使用者購買流量套餐,才會有更多的收入。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商業玩法了,就怕那些以當官為目的的國企高管們不一定能懂。”
郭鵬飛笑笑,“的確是網際網路玩法。”
這可不僅是薄利多銷,還有一個使用者習慣的問題。
過去的運營商策略,是提高單個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就是羊毛逮著一個薅。
消費者能不怨聲載道嗎?
關鍵是消費者這邊利益受損了,運營商這邊捱了罵,他們還沒賺到什麼錢。這商業策略完全搞反了。
這種傳統的商業思路,運營商被網際網路公司們一頓痛扁,一點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