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對,去年年初,認準了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方向,卻沒有和大多數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公司一樣做應用服務,而是直接走了技術服務路線。”
“不錯。”
周不器基本已經認定了,這個蔣帆就是印象中的那個蔣帆。
一般人,很難這麼優秀。
高考是第一輪的篩選,畢業後加入谷歌是第二輪的篩選,離職谷歌後選擇創業是第三輪,創業的方向是移動網際網路是第四輪。
認定了移動網際網路的方向,做的卻是幫別人創業的技術服務的方向,這就是五輪的篩選了。每一步走得都非常正確。
勇於創業,就不是一般人。
創業的方向卻是幫別人創業,這就更厲害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的時候,創業風險很大,選擇幫別人創業的這個方向反而是最容易成功的方向。
張一明接著說:“他拿到了李開覆的天使輪,100萬美元,現在好像在談A輪融資了。我們本來是想參與融資的,後來跟張緒豪給我發了一封郵件,強烈建議我把蔣帆招過來。後來我跟他見了一面……星期五晚上見面,一直聊到了週六下午6點多。”
周不器忍俊不禁,“通宵了?”
張一明道:“對,沒睡。我看他狀態可以,後來我都有點扛不住了,想著吃個晚飯就趕緊去睡覺了。結果他跟我說耽誤了一天時間,要趕緊回公司去工作。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人行,要把友盟買下來。至於友盟這個專案成不成,其實都無所謂。”
周不器深以為然,“嗯,買人。”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
最優秀的人才,像谷歌、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一年下來可能要收購幾十家公司。很多時候不是在買公司,而是在買創業團隊。
挖你挖不來,那乾脆就把你的公司買下來!
創業往往是人才的招聘和選拔中最重要的一個篩選環節。
這甚至比能力都重要。
比如谷歌的一個M2的基層員工,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提拔,就憋著悶氣出去創業了。一旦創業公司被谷歌收購,再次回到谷歌以後,可能就是M6的高管了。
因為很多時候決定高管任命的是心性和抗壓性。敢於出去創業,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就一下具備了高管的基本素質。
周不器接著說:“看中了,就要大膽使用。”
“當然。”
“嗯……還有一件事,關於UC集團。”
“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