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寶開的《吞吃魚》這種遊戲。
在PC端,火爆的時候可能會有1000萬玩家,市場佔比20%,風靡整個休閒遊戲市場。兩三年後,熱度衰退,市場佔比只剩下了2%,就剩下10萬人了。
的確是曇花一現了。
手機端完全不同。
《吞吃魚》的手遊版推出之後,迅速地成為了休閒遊戲市場裡最頂尖的遊戲之一。兩三年後,熱度衰退了,然後就曇花一現?
根本不是這樣的邏輯。
現在全球的遊戲玩家是2億,兩三年後是10億。
就算熱度減退了,比例縮小了,但總基礎大大增加了,《吞吃魚》為寶開賺到的錢不僅不會像PC端那樣每年減少,反而會年年增長,越來越多。
總結起來,就是現在全球的IT行業,基本都有了移動網際網路大勢已來的共識,但是沒人相信這麼快就會來。
遊戲行業的認知就更加傳統,總是在拿著PC遊戲的邏輯去想手遊。
面對一些新興的優秀的手遊,就會心存顧慮,認為這些都是曇花一現的公司,不值得去買。而這就是暢遊的機會!
趁著別人拿捏不準,趕緊揮舞著鈔票下場!
這還不算,周不器要幹票大的,擲地有聲地說:“接下來兩三年,暢遊的策略要積極,要不講道理地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張朝洋微微蹙眉,“要怎麼理解?”
周不器道:“三個方面。第一,資本方面,要積極融資,錢多了不怕咬。不管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要多拿錢。”
張朝洋扯了扯嘴角,“暢遊賬上現在已經有30億美元了。”
周不器道:“每年都要拿出20億美元,10億美元給馬特里克,主要面向的是歐美遊戲工作室的收購和投資。10億美元給任羽辛,主要面向中日韓地區遊戲公司的收購。這是定例。收購《會說話的貓》不在定例之內,會額外給錢。”
張朝洋眼前一黑。
靠!
這小子瘋了!
哪有這樣花錢的?
暢遊賬上有將近30億美元,拿出20億美元給兩位聯席的CEO,讓他們在各自地盤上開展收購。想買下《會說話的貓》這種當紅遊戲,估計也要好幾億美元才行。
三兩句話之間,暢遊的現金流就被榨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