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也是壓力。
這面子以後找機會得還啊。
拉里·佩奇最關注的就是社交產業,就是推特的收購案。對他來說,只要搞定了推特,那就一切都好說。
現在,他的大計已成。
機場裡,拉里·佩奇春風得意地告訴周不器,說谷歌收購推特的案子,最遲在本月20號就可以官宣!
周不器跟他握手,“恭喜。”
拉里·佩奇也很感慨,“主要是靠著你的幫忙,如果沒有推特,單靠著Jaiku,谷歌根本不可能把這塊業務做起來。”
Jaiku就是谷歌前幾年推出的一款社交產品,對標的就是推特。
表現得很差勁。
周不器對Jaiku這款產品瞭解不多,沒辦法,谷歌旗下的產品實在太多了,絕大多數他根本就沒聽說過。
但是,這兩天他一直在關注Knol這款產品。
對谷歌的理解就更深了。
Jaiku的失敗,估計跟Knol的失敗差不過,就跟谷歌+以後必然會失敗,都是一樣的道理。
谷歌的人都太優秀了。
都是行業裡的頂級天才。
天才都有天才病。
這就很麻煩,有點不接地氣。
在這方面,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做得是最好的,很多天才做出來的產品也能很接地氣,能夠面向普羅大眾。
這就有點像孔乙己的長衫了。
國內的行業天才,受到的制約更多,社會和生活壓力很大,讓他們的反抗性很低,讓他們穿、他們就穿,讓他們脫、他們就脫,什麼技術、產品、理想、改變世界……先混口飯吃再說吧!
谷歌內部的輕鬆、自由、創新、技術控,這當然都是優點。可這些優點背後的缺點,就是讓這些谷歌的天才們都太驕傲了,太自以為是了,脫不下高行業一等的“長衫”。
他們要做有技術含量的產品;他們要做有逼格的產品;他們要做有追求、有社會價值,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
這當然是好的。
可時間長了就不接地氣了,就跟絕大多數的網民絕緣了。在小眾範圍內,谷歌的產品獨霸天下,無人能及,可就是使用者規模太小,怎麼也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