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期來看,所有的公司都應該上雲。從中短期來看,第一批上雲的肯定還是科技行業的從業者。
無非就是那麼幾個重要的領域,金融、電商、社交、流媒體、人工智慧、大資料、遊戲等等。
金融一般都是私有云。
在電商領域,紫微雲不可能會是亞馬遜雲的對手。
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領域,紫微雲和亞馬遜雲處於基本持平的狀態。
社交領域,這是紫微星的大本營,是紫微雲最大的優勢所在。
至於流媒體領域,這就是依靠著周大老闆的佈局了,早早地打通了奈飛和Hulu兩大最重要的流媒體平臺的關係……目前,紫微雲已經是全球流媒體領域裡最廣泛採納的服務平臺了,甚至接下來都有可能跟谷歌旗下的YouTube達成合作。
這就更厲害了。
YouTube不去把全部資源都貢獻給谷歌旗下的谷歌雲,而選擇了跟紫微雲合作,這對行業的意義就更大了。
從紫微雲的銷售這一塊來說,這就又成了一個宣傳、推廣的重要論證。
在流媒體領域,紫微雲已經遙遙甩開了亞馬遜雲。
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長影片是流媒體,短影片也是流媒體,影片直播也是流媒體,這都是未來最具有增長潛力的大方向。
不過,這還不夠。
周不器盯上了遊戲領域。
既然都下場做遊戲了,那可不能僅僅是把暢遊做起來那麼簡單了,肯定是要圍繞著遊戲這個行業,進一步地促進“紫微星系”產業下的生態協同。
雲端計算就是首當其衝。
現在的雲端計算嚴重地受制於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除了全球的一些重點大城市,網路基礎設施也不太達標,幾年之內讓遊戲業務全部依託雲端計算平臺,很難做到。
主要原因就是丟包和延遲。
所以近期在公司內部“雲原生”的概念討論中,除了有戰略決策以外,還有技術路線的選擇。按理說,這麼高精尖的技術,周大老闆根本參與不進去。
可是,在“降寬頻”和“降延遲”的路線選擇中,周不器的先知先覺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果斷地參與進去,拍板做出了決定,要朝著“降延遲”的技術方向去重點發展。
做好了這件事,紫微雲在面向遊戲行業的時候,就可以比起亞馬遜雲有了巨大的技術性優勢!再加上暢遊的業內地位和號召力,紫微雲拿下游戲行業的市場,也就不在話下了。
不過,這些內情就沒必要跟老張說了。
周不器覺得自己越來越能了,在技術領域也可以鄙視一下老張了,“雲端計算的話題就不跟你多說了,你個外行,說了你也不懂!”
張朝洋也習慣了被這小子的調侃,並沒太過在意,沉吟著說:“就算紫微雲的技術路線選對了,那也得幾年以後了吧?至少現階段,遊戲行業和雲服務還不夠適配,除非是一些輕量級的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