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這樣!”
周不器恍然大悟。
這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要是國內國外各自搞一款資料庫,就算兩邊都成功了,那也要幾年以後了……產品是做出來了,時間卻浪費了。
行業第一的這個先發優勢的紅利就失去了。
如果國內外的資料庫團隊能夠齊心協力,一起來做這件事,那麼就可以把匯聚到所有的技術資源,來把紫微星的這款雲原生資料庫給更早地研發出來!
就真的可能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的雲原生資料庫了。
紫微雲就是貨真價實的行業領導者了。
很顯然,庫裡安不是一般人。
這哥們的野心極大。
僅僅是把紫微雲發展起來,這不是他的目標,他的目標是要把紫微雲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雲端計算平臺!
從過去兩年連續花大價錢在市場中收購就能看出來。
過去12個月,紫微雲已經在市場裡發起了超過22筆兼併購,總花費超過了37.5億美元,其中現金支出就超過了20億美元。
一般的高管,誰敢這麼幹?
就算周大老闆批准願意給錢,也沒多少人有這麼大的勇氣。花多少錢,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要實現多大的目標。
雲資料庫的這件事,就是庫裡安信念的一次展現。
他要爭來這個世界第一!
庫裡安沉聲道:“我已經聽說了,亞馬遜早在兩年前,就利用MySQL的開源框架,開發出了自家的雲資料庫,並且在去年大範圍地在內部業務上應用、驗證了。他們的發力更早,如果我們不能整合資源,就很難後來居上地超過亞馬遜。等過幾年,亞馬遜上線了全球第一款雲原生資料庫,誰還會記得第二款是什麼?”
周不器聽他這麼一說,就頗為嘆息。
亞馬遜更早?
哪能呢!
其實,早在五年前,他就已經在分散式資料庫這個領域開展布局了,並且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財力,幾乎把公司裡最優秀的技術專家們都派過去了,去開發飛天資料庫。
只可惜,這是個錯誤的選擇。
楊振坤有情懷有信念,技術水平也很高,號稱要打造出一款頂天立地的產品。但他長年在國內工作,沒有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就有點像井底之蛙,並不太清楚外面的行業形勢和世界潮流。
包括王建博士也是,也是本土科學家,早期都執拗於自主研發……(阿里雲早期的技術困境,就是王建非要搞自研,後來備受折磨終於認清現實投靠了開源框架,才抓住了國內第一的紅利,迅速地稱霸市場)
自研是好事,應該的。
對紫微星的戰略層面來說,卻貽誤了戰機!
險些耽誤了周不器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