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提出了一個很正確的方向,就是當實力差的時候,千萬別想太多好高騖遠,找個成功模板,差不多照抄就行了。
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照著美國的模板,照葫蘆畫瓢地復刻過來。
金凡秀其實野心不小。
現在韓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巨頭NHN集團,當年就是他就是兩大創辦者之一,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離職再創業。
選擇了遊戲行業,創業幾次,都失敗了。
後來發現了移動網際網路,這才收穫了巨大的成功,憑著一款風靡全國的聊天產品Kakaotalk所向披靡。
這款產品做出來後,金凡秀就有點飄飄然。
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韓國的市場太小了。
他就開始做海外市場。
處處踩雷,根本做不下去。
美式的網際網路模式做不下去了,就開始學習中式的網際網路模式,開始轉型,主要是模仿在韓國的超級流量作用,開啟了鯨吞時代。
別人做什麼起來了,他就跟風也做。
靠著Kakaotalk的強大流量,很快就把競爭對手給滅下去了。他還要學習中國,發現鄰居大哥做什麼有聲有色,他也跟風照抄,推出韓國版。
微信的模式其實挺友好,是以微信為平臺,允許很多第三方的產品加入微信的開放平臺。韓國人玩得更狠,Kakaotalk才不跟什麼第三方合作呢,只要看好了,就自己親自下場,讓別人都死。
這也是市場規模決定的。
國內的市場很大,很多生意微信不需要親自去做,搭建好平臺,為別家的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基礎設施級的服務,坐地抽佣就好了。
韓國不行,市場太小。
只抽佣,滿足不了Kakao的發展需求,那就只能自己硬上了,就如同一隻在大海中獵食的鯨魚,一開口就吞噬一切,支付、社交、網商銀行、打車、外賣、電商、遊戲、搜尋、直播、漫畫、……
應有盡有。
這麼一波操作下來,靠著區區5000萬人口的韓國市場,Kakao終於變成了一家市值達到60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巨頭。
根本沒什麼原創性,基本就是照著中國模式在一比一地複製,而且做得變本加厲,壟斷性質更強。
周不器不建議Kakao去海外發展,這是有道理的。
這點水平,就老老實實地在韓國本土發展就得了!
海外市場是互通互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前世中的年開始做海外業務,盯上了東南亞。到了2014年,在東南亞的使用者規模就達到了2億,是東南亞地區使用者規模最大的社交產品。
結果怎樣?
Facebook和WhatsApp一來,很快就把市場都給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