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上了飛機,出發去歐洲。這次出差時間比較短,寶珊和琳琳都不去,薛姨媽也不想折騰,還得不停地倒時差。
除了兩個秘書孫莞然和寧露之外,就只帶了蔣冰婕和李心婉兩個女孩子一起,她倆很清閒,平日裡也不怎麼接工作。
晚上出發,到了歐洲那邊,基本也是晚上,休息幾個小時後就天亮了,所有的工作在第二天進行,就不需要太勞累。
在飛機上,周不器跟陸器通了話,著重說了收購漢莎IT基礎設施部的案子。劉強棟對於京東物流的一番論調,讓周不器對紫微雲拓展光纖業務有了更深的一層理解。
光纖之於雲端計算的作用,是實實在在的核心價值。
跟物流之於電商的作用,幾乎一模一樣。
物流,是運送電商中的商品;光纖,是傳輸雲資料中心裡的資料。
陸器給出了很明確的說法:“在不考慮經濟成本的前提下,我百分之百地支援庫裡安的思路。”
“他說服你了?”
“沒有,我們沒有在這個領域展開過談話。不過,昨天……就是週末那天,我去見了好幾個運營商公司的高管。”
“說什麼了?”
“主要是一個關乎資料和光纖的判斷。”陸器頓了一下,“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資料爆發的時代,資料規模的暴增,不僅需要更大容量的資料中心來儲存資料,也需要更多更優質的光纖網路來傳播資料。”
周不器點了點頭,這不算什麼太驚訝的觀點。
這是必然的。
陸器接著說:“可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產品,讓運營商們都陷入了驚慌失措之中。比如我們的Helo,這種OTT的模式,讓簡訊業務受到了致命打擊。還有Skype,甚至讓通話業務都受到了影響。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們會嚴重地吞噬原本屬於網際網路服務運營商的利潤。這種提供商和運營商的不平衡發展,就有可能導致市場的畸形。”
“嗯!”
周不器對這種分析有著很清晰的認識,結合著先知先覺,他自信自己在這方面的思維先進性就是世界的第一人。
投資的動力是什麼?
是信心。
是對未來賺到更多錢的信念。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浪潮下,全世界的運營商們都受到了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殺威棒,OTT模式嚴重傷害了原本屬於運營商的利潤。
這是人才因素決定的。
最優秀的人才,都跑到網際網路巨頭那裡去了,他們會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給出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然後把其他各行各業的利潤都搶過來。
以高科技的名義,去其他行業瘋狂地掠奪,並給出了一個很好聽的說法:“讓網際網路給其他行業賦能。”
所有被網際網路盯上的行業,基本上都要淪為幫助網際網路巨頭賺錢的工具,核心地位被網際網路巨頭搶走了,自己只能成為附庸。
比如計程車行業,本來計程車是核心,網約車出現後,網際網路平臺成了這個行業的上帝;
比如轉賬、儲存、借貸的銀行產業,本來銀行是核心,網際網路金融出現後,銀行變成了網際網路的風險擔當和小金庫。
又比如影視行業、音樂行業,廣告行業、銷售行業、服裝行業、媒體行業等等,網際網路統治了這個世界。
當然也包括運營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