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音樂行業的巨無霸,百代唱片在業內擁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現在所有的厲害一點的音樂網站和音樂軟體,基本上都玩的是快取和P2P網路分享的模式,會縱容盜版,會嚴重地傷害音樂行業。
雲端計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
百代唱片可以率先站出來表態,以後不再跟基於快取和P2P網路分享技術的網際網路音樂公司合作,只跟基於雲端計算服務的夥伴合作,來限制數字音樂的盜版傳播。
到時候再號召同行跟進,就可以用盜版為理由,推動雲端計算行業的發展了。
百代唱片和紫微雲是繫結的,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音樂流媒體平臺都要使用紫微雲的服務。總不能一家公司要同時購買紫微雲和亞馬遜雲的服務,然後百代唱片的資料放在紫微雲上,華納唱片的資料放在亞馬遜雲上吧?那也太麻煩了。
把雲服務統一起來,就必然要選擇紫微雲。
依靠著奈飛,紫微雲要把整個影片流媒體行業都綁架過來。依靠著Spotify,要把整個音樂流媒體行業都綁架過來。
周不器收購百代唱片、投資Spotify,不是因為這兩家公司能賺錢,其實這倆公司幾乎賺不到什麼錢。
他玩的是生態型的商業打法。
不過,如果Spotify能賺錢,還是應該想辦法賺錢,而不僅僅是資本性的收益。
要儘可能多地為Spotify尋找到付費使用者。
周不器道:“歐洲和美國的這些發達國家,地鐵都有百年曆史了。就比如倫敦地鐵,那是19世紀建造的,設施很老舊,沒有網際網路訊號。恰好很多人在乘地鐵時是最空閒的,最需要聽音樂。這就要求音樂愛好者要提前把音樂下載好,儲存在手機裡。”
丹尼爾·艾克會意,慢慢思索著說:“免費的音樂服務,不僅數量少,而且有廣告,還不能下載,只能線上聽。訂閱之後,音樂數量多,沒有廣告,還可以下載到本地。把下載變成一個從免費到付費的轉化工具。”
周不器道:“其實還有一個優勢,可以跟運營商合作。”
“運營商?”
丹尼爾停下腳步,這下就真不理解了,感覺跟Spotify的業務相距很遠。
周不器道:“奈飛和Spotify不太一樣,奈飛是大資料量的長影片,一般都是家庭使用者,使用的是家庭裡的包月寬頻。不管看多少內容,都是固定的寬頻費。所以運營商對奈飛很惱火。Spotify不同,聽音樂大部分都是在其他場所,使用的是手機流量。對運營商來說,流量消耗越多,資訊費就越多,他們就越高興。”
“是啊,基於雲端計算的模式,會加大流量消耗!”
丹尼爾·艾克也發現了這個機會。
周不器道:“歌曲的一大特點,就是重複聽。過去基於終端的快取技術,聽一遍歌曲之後,就相當於把歌曲儲存在了本地,以後重複聽,就不需要耗費流量了,可以從快取中調取,本地聽就行了。雲端服務則不同,每一次重複的聽歌都是線上進行,相當於每次都要支出一筆歌曲容量大小的流量費。”
丹尼爾道:“跟運營商要怎麼合作?”
周不器道:“雲端、終端什麼的,普通使用者根本不理解,他們對聽音樂過程中不同程度的流量消耗也缺乏認知。Spotify可以和運營商合作,推出專屬於Spotify的套餐優惠來進行誘導,從而來提升Spotify的吸引力,奠定下世界第一大音樂流媒體的地位。”
丹尼爾·艾克很佩服,也不知道周大老闆平時花了多少時間來研究Spotify和音樂流媒體行業,總是能給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
就是跟運營商合作的這個思路有點損,表面上看是給出了優惠套餐,實際上是誘導消費者使用更多的流量,支付更多的費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