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闆來美國,總要去矽谷轉一圈,感受一下當下最新的科技潮流。
周不器陪他一起去矽谷,在飛機上告訴他,“沒啥可感受的!”
“哪能呢?”
馬老闆現在還沒有私人飛機呢,看著小周同志的這架豪華空客,心裡真是五味雜陳, 感覺距離真是越拉越大了。
周不器道:“你去矽谷感受最新的技術潮流,這沒問題,可你懂技術麼?至於其他領域的創新,矽谷不見得比國內強。”
“那也領先。”
“也就這幾年吧,跟基礎設施有關。”
“怎麼說?”
馬老闆覺得這小子有點過於自信了。
周不器道:“美國這邊的網路基礎設施好啊,所以他們可能做一些前沿性的探索。等國內這波大基建做完, 網路基礎設施做好了,國內在商業模式上就能爆發出巨大的創新能力。不說別的, 就校內網和淘寶的模式創新,不碾壓一眾矽谷巨頭?”
馬老闆問:“你說的是3g網咖?”
周不器點了點頭,“差不多吧,國內的網際網路發展,美國不卡我們脖子,真是被自家的運營商把脖子卡得死死的。這邊4g網都開始試執行了,國內才剛推出3g網。”
馬老闆好笑道:“怎麼牢騷起來了?不像你的性格啊?”
周不器哼道:“這不是牢騷,這是在教你做國際市場。國內和國外不一樣,國內才3g網,國外馬上就4g網了,你得在商業模式上跟上時代。所以我建議你不妨等幾年,等國內也推出4g網了,國內外的網路基礎設施對接了,你再帶阿里出海。”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現在開源專案越來越多,做網站越來越容易了。
難的是運營。
比如同樣程式碼的網站,在國內運營和在美國運營, 就會長成完全不一樣的形態。
受制於基礎設施條件、寬頻容量、使用者習慣等外界因素,在國內運營網站遇到的伺服器壓力,可能在美國就不會遇到。在美國遇到了程式碼bug,在國內可能就不會被發現。
這也是矽谷巨頭更容易全球化發展,而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卻很不容易的原因之一。
美國和歐洲的基礎設施、大環境差不多,美國的網站就可以很容易地轉移到歐洲市場,改個語言就可以上手運營了。
可是國內的公司就不行了。
國內外的網際網路環境,還不算監管層面,單從基礎設施層面就完全不同。
不僅是國內,韓日也一樣。
美國和歐洲的網路基礎設施差不多,基本都是諾基亞、愛立信、威瑞森等幾家大公司來提供的。
中日韓則是自給自足地自成一套。
就比如yikyak在日本做得很好,直接拿著原版程式碼和過去在日本積累的運營經驗,直接去美國搞個英文版,在德國做德文版、法國做法文版,行嗎?
答案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