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會慢慢地在免費軟體上推出付費功能,引導使用者們去訂閱體驗更好、功能更強大的付費版。
可歐美、韓日這些發達國家的理念不同。
做軟體產品,歸根結底是為了賺錢。
對產品運營來說,免費使用者都是負資產,他們不會為產品付費,只會增加產品的運營成本,降低產品利潤。
與其這樣,還不如上來就收費!
或者最多試用1個月,然後就開啟收費模式,只為付費使用者服務,免費使用者請離開。把那些提供給免費使用者的運營成本,都用來做市場。
這其實就是人性,靠著放棄成本來捆綁使用者。
同樣兩款產品,一款免費,一款付費。使用者不會為免費的產品產生任何忠誠度,即便他們不花一分錢就享受到了服務;對需要付費才能買到的服務,才會牽動他們的內心,才會讓他們產生忠誠度。
就像玩遊戲,一款免費遊戲玩了3天,說放棄就放棄了。一款付費遊戲充值100塊玩了3天,那可不能說放棄就放棄,硬挺著也要玩,可能玩了十天半個月,就發現這款遊戲的妙處了,就堅持玩下去了。
又比如追女孩。
要想讓女孩子不離開自己,最大的方法就是不斷地累積放棄成本。身體層面,拿了她的初吻,拿了她的第一次,甚至拍一些私房照片。物質層面,要向她要禮物,要愛心早餐,要花要鞋要手錶要腰帶要抱枕,要讓她給自己花錢。
她付出得越多,就越是離不開。
相反,如果在談戀愛的時候她什麼都不付出,身體層面被人過了好幾手,沒什麼可付出的了。財務方面一點都不出血,靠著男生像舔狗似的承擔一切,這就一定沒有好結局。
她付出得越少,放棄成本就越低,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把舔狗一腳踹開。
男生想要追女孩,甚至可以讓許多女孩子集體倒追,最核心的關鍵就是要把自己變成價格昂貴的“付費產品”,讓她們支付交往成本,而不是變成毫無忠誠度的“免費產品”,棄之如敝履。
庫裡安道:“b端的產品不需要個人付費,是政企購買之後,交給員工來使用。因為付費不是個人行為,所以費用就不那麼重要了,b端使用者會更看重服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賦能作用。免費模式卻存在隱患,會帶來服務提供商經營成本的提升和業內魚龍混雜局面的出現。”
周不器點了點頭,“你說得對,不過中美有不同的國情。微書還是要分成兩個團隊來負責,大陸業務由大陸的團隊負責,海外的業務你來梳理,按照你的付費模式來做。”
庫裡安道:“嗯,還是應該付費。c端產品看重的是使用者體驗,b端產品側重的是銷售能力。從雲端計算到協同辦公,都需要一個精英的銷售團隊。”
周不器就有點哭笑不得。
這跟賣保健品一樣了,弄一批口才極好的銷售員去高校、政府、機關單位、各大公司去推銷自家的軟體……感覺變成傳統行業了。
真是一點都不網際網路。
不過這也算是行業慣例了,像甲骨文、奧多比、思愛普這種世界級的軟體巨頭,旗下往往都需要有兩大王牌團隊,一個是產品團隊,一個是銷售團隊,缺一不可。
c端產品可以靠著網際網路營銷吸引使用者,b端產品則很難。
b端產品的選擇,普通人是沒有發言權的,是學院的院長、公司的總經理買什麼,他們就只能用什麼。
也就是說,對雲端計算、協同辦公軟體這類的產品來說,廣告的效果比較有限,更多的還是要派出優秀的銷售,去找這些ceo、總裁、總經理、校長、院長們聊,去給他們演示自家產品的優越性,去說服他們。
庫裡安還說,這一類的軟體產品,主要是以四種模式來完成銷售,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