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器看了報道。
的確,從傳統的好萊塢角度來看,奈飛對外放出的訊息,的確很誇張。
說是奈飛想要拍一部政治劇,目前只確定了導演大衛·芬奇和男主角凱文·史派西,剩下的什麼都沒有。
與此同時,奈飛這邊已經有了公開通告,說是會投資1億美元,拍兩季!
靠!
這還什麼都沒有呢,就一個導演一個男演員,連劇本都沒有,就冒冒失失地決定要投資1億美元拍兩季了?
這也太不靠譜了,奈飛內部真是一點風控都沒有啊!
周不器知道這部劇就是帶動了全球網劇潮流的現象級美劇《紙牌屋》,難怪奈飛放出了自制劇的訊息後,股價沒有忽然拉昇的表現呢。
還真是有點“冒失”,讓大眾和資本市場很難理解。
理解不了,股價就很難漲。
“這是基於資料分析的結果。”
“資料分析?”
別看傑森·基拉爾也算是矽谷的資深人士了,可是在好萊塢工作這幾年,他的思維已經跟走在時代前沿的周不器和奈飛存在了很大的差距。
周不器耐心地解釋,“奈飛上的內容很多,把使用者的喜好總結一下,就可以歸納出來,使用者們在看dvd碟或者流媒體的時候,更喜歡政治、陰謀、驚悚、懸疑、動作這一類的。恰好,這一類題材最受歡迎的導演是大衛·芬奇。而這一領域最受歡迎的男演員是凱文·史派西。”
傑森·基拉爾驚了個呆,“用網際網路的資料分析,去做電影電視劇?”
周不器道:“這是個嘗試。”
“這不是藝術創作,”傑森·基拉爾搖了搖頭,“這是工業流水線。”
周不器沒想到這哥們還挺有情懷,“對,是流水線產品,但至少能確保流量和關注度。過去的好萊塢大片,一樣也有市場調查和資料分析。奈飛只是借用網際網路平臺,把線下統計變成了零成本的線上分析。”
傑森·基拉爾沉默不語。
他過去幾年執掌u,也有很大的雄心壯志,否則他當年也不會從亞馬遜離開。沒想到,受到了u董事會的種種掣肘。
現在聽周大老闆這麼一分析,奈飛已經開啟了自制劇戰略,補上了平臺型經濟的弱環,還有線上的資料分析與內容生產的結合……這已經是全方位的理念上的落後了。
“呼!”
傑森·基拉爾長長地撥出一口氣,忽然就慶幸起來。
還好,他離開u那個牢籠了。
要是困在井底再晚幾年,他就更不可能跟上奈飛的步伐了。現在有點落後,但還有奮起直追的機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