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說得太好了!”
鮑勃·弗裡德曼深吸了一口涼氣,內心裡震動莫名。
果然啊,人家才是網際網路大佬!
是世界級的企業家!
真知灼見啊!
電影評分網站的出現,真是給好萊塢的傳統模式造成了致命打擊,導致現在的大明星策略都快玩不下去了。
連湯姆·克魯斯這種超級明星都頂不住了!
這是困擾當代好萊塢製片人們最痛苦的一個難題,未來的好萊塢大片,到底要怎麼製作?
沒想到,周大老闆輕描淡寫地就給出瞭解決方案。
慣性!
是啊,慣性!
鮑勃·弗裡德曼只知道改編《暮光之城》這部,是保守經驗下成功機率很高的專案。但更深的理論分析,他沒有想過。
眼下週大老闆給他解惑了。
想破解網際網路難題,還是得有專業的網際網路大佬來回答。
好萊塢拍出一部電影,如果封裝完整,影迷就要在“神秘感”中進場觀影,即便是爛片,只要神秘感足,宣傳做得好,也能靠著票房大賺一筆。
可是電影評分網站給好萊塢扒了皮。
神秘感沒了!
即便是湯姆·克魯斯,一部評分只有5.2分的電影,又有多少人願意冒著“看了一部爛片”的風險去買票呢?
“慣性”是破解這個難題的鑰匙。
拍續集,拍改編電影,拍翻拍電影,拍重啟電影,拍有品牌性的大電影……
5.2分的電影沒人喜歡看,可這部電影如果是《碟中諜4》呢?有著前三部沉澱下來的影迷和品牌性,即便評分很低,也打破不了影迷的慣性!
就算是爛片,也要看!
再比如《暮光之城》,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好電影,也可以歸入爛片的序列。拍出來之後,果然評分很低,票房卻很高!
這是逆市成功嗎?
不對,因為這是慣性的成功。
無數《暮光之城》的書迷,會湧入電影院觀影,在慣性的作用下把書中劇情影視化。慣性作用擊穿了電影評分網站對好萊塢的封鎖。
這一刻,鮑勃·弗裡德曼佩服得五體投地。
也第一次的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和好萊塢的距離這麼近,近得好似親兄弟,都是創意型產業,戰略理念和產品邏輯的背後是如此的相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