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泰豐資本找到了花旗幫忙,借貸22億英鎊,以槓桿收購的方式收購了百代唱片100%的股份。
因為貸款還不上,到了2011年,花旗銀行透過債轉股的方式,獲得了百代唱片100%的控制權。然後, 就立刻啟動對百代唱片業務拆分。
泰豐資本當然不滿意,就開始狀告花旗銀行,使其在這筆收購案中虧損了15億英鎊。告了好幾年,無疾而終,只能灰溜溜地撤訴。
表面上來看,百代唱片這家擁有110年悠久歷史的音樂集團的消亡, 罪魁禍首是花旗銀行。實際上, 泰豐資本也不是什麼好鳥。
債轉股為啥那麼順利就做成了?花旗銀行怎麼就沒有抵抗似的拿到了百代唱片的控制權?因為百代唱片的管理層對泰豐資本早就深深不滿了。
其中就包括願意降薪加盟曼聯的百代唱片高階副總裁吉爾伯特·勞倫斯。
第二天,周不器、薛寶珊, 還有孫莞然、馮慕兒,以及朱儁和他的兩個助理,一起去見了海德思哲的獵頭團隊。
3人的候選名單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當然就是這個吉爾伯特。
海德思哲的獵頭大佬喬治·泰勒把他的詳細資料展現出來,並把他願意降薪離開百代唱片的大背景給說清楚了——
泰豐資本收購百代唱片之後,想要帶領這家公司向數字化音樂行業戰略性轉型,這當然是對的。可百代的業務太大了、音樂庫存太多了,船大難掉頭啊!
怎麼辦?
拆分資產,賣賣賣!
把大船變成小船。
賣來的錢,既可以償還利息,也可以彌補因為經濟危機給公司業務造成的鉅額虧損。
過去這兩年,泰豐資本已經把百代唱片將近40%的業務線給砍掉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把整個亞太區的業務給放棄了,賣給了港商鄭東海, 更名為金牌大風娛樂公司。
除此之外,最讓人糟心的就是音樂版權的流失了。
版權就是靈魂啊!
好萊塢一向對版權非常重視,尤其眼下流媒體行業眼看著就要發展起來了, 得版權者得天下。就算有版權交易,也是隻租不賣。
有了版權,就等於有了源源不斷地收益,這是妥妥的收稅型生意!
可是泰豐資本不在乎。
賣賣賣!
只要有錢就行。
槓桿收購嘛,收購的過程很容易,可鉅額債務壓身之下,收購成功之後才是最狠最無情的體現。格雷澤家族槓桿收購曼聯,這都算友好的了。最流行的槓桿收購交易,就是收購之後資產拆分,一路賣賣賣。
賣資產還債。
這也是槓桿收購臭名昭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