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泡麵這一道路上,許大茂依舊想把這種做法延續下去,讓康師傅這個品牌深入人心。
讓所有內地人知道,康師傅就是泡麵行業的領頭羊,它不但是最好吃的,也是最牛逼的。
有了這麼一個印象,自然而然就會使得康師傅這個品牌以後在內地的道路越發的順暢。
鄒志雄的辦事效率很快,剛過中午他的電話就給許大茂撥了過來。
“許先生,康師傅已經註冊完畢了,商標也是依照您所講進行了備案。”
許大茂說了句好,然後接著說:“老鄒,年後用這個康師傅的名義準備在天津唐古經濟開發區進行投資,這件事還是由你出面吧。”
“許先生,您不是說過我們今年要暫時停一下公司發展的進度麼。”
“老鄒,先聽我說完。我們投資專案,但是不招工也不生產,先把生產線給我裝好。
對了,這個康師傅生產的就是泡麵,跟寶島的統一大概一致。
另外,有件更重要的事,這件事如果有可能的話要在年前辦好。
在香江給我招50名廚師,研發新口味泡麵的料包,具體研製方向我會讓葉舟帶回香江給你。”
泡麵這東西,自從它50年代出現在rb之後,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已經席捲了全球,特別是亞洲的各個發達國家。
事實上,國內的泡麵出來的時間可也不晚。
70年代的時候,京城食品總廠便手工用富裕的鴨油開始炸泡麵了,然後供應給一些特殊的單位。
而浦江的益民四廠更是自己研發了裝置,年產量足足發展到了有200萬包的地步,然後也就是這幾年,他們同樣從rb引進一條油炸泡麵的生產線,生產量更是會翻一倍都不止。
但為什麼他們到最後都沒有發展起來,反而被後來居上的康師傅給一飛沖天了呢?
沒錯,料包。
這個年代的泡麵生產廠家,根本就不重視料包口味的開發和生產。
rb那邊雖然料包已經很豐富了,但那只是迎合小rb的口味,許多國家的人根本吃不習慣。
內地人就更是這樣了,他們生產的泡麵,居然很多時候只是有麵餅,沒有任何的調料,要等你把面煮好之後,再自己新增各種調料。
自己家裡做的泡麵調料,味道是怎麼樣的,那真是可想而知了。
康師傅也正是憑藉著他們的“紅燒牛肉麵”的料包,才一炮而紅,把康師傅這個牌子做到了數千億人民幣以上的。
如今許大茂想插手泡麵市場,他自然知曉怎麼把泡麵做得更好的方法。
真正的秘訣不在泡麵本身,而是在讓它變為美味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