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福明居沒選擇這樣做,光是一個鋰電池,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
因為目前全球鋰電池的品牌實在是太多了,而那些大廠也都是做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廠子。
要跟人家比技術革新的話,這可是一個大難題。
作為一個資本家,最重要的是如何賺錢,賺到更多的錢。
而不是將錢投入一些空有的技術科研上面,儘管技術科研能帶來無窮無盡的收益。
但是每次技術革新的時候,也會是一場燒錢大戰。
所以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有句俗話說的好,製作商往往是沒有中間商賺的多的。
這個概念就像是農民伯伯種的蔬菜水果一樣,中間販子去收取的價格,往往都很低,有的蔬菜甚至是幾毛幾分的。
可是這東西他只需要帶著換個地方,換一批人群,價格的上漲幅度,便會誇張到離譜。
直接從幾毛幾分的價格,上漲的幾塊十幾塊。
這其中的利潤是天大的,可是農民伯伯在田間辛苦幾月,得到的也就是少數的錢,而這些中間商。
只是將這些東西轉換個位置,耗費一些油錢,和購置東西的錢,便能翻上數倍的賺錢。
儘管在科技行業中,不可能達到這麼誇張的效果。
但是中間商們,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的。
因為廠商們如何漲價,作為中間商們,他們也能透過漲價來抵消自己的成本消耗。
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都是消費者在買單,對於這些中間商的企業,並不是有多大的影響。
這也就導致很多龍頭企業更願意做箇中間商,也不會去自主研發一些東西。
至於奶粉什麼的,福明居就更沒看上了。可是有一點,卻是讓福明居久久不能忘懷,那便是林東研究的寶寶早教機。
這可是超越了當代技術革新的東西,這要是能拿到手,靠著他的商業模式,一定能將企業帶到一個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