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之戰後,烏桓在遼西、遼東的勢力被重創,而這個時候,丘力居正和張純、張舉勾結叛亂,顧不上東邊,短期來看,遼東不會發生戰事。
張懷道抓住時機種田、練兵,為了提升行政效率,他對體制進行了一些改革,設立了工部,農部和商部。對於這些改革,管寧他們並不同意,大漢推行重農抑商,張懷道的改革明顯背離了這個方向。
不過,張懷道在遼東的威望如日中天,遼東的事情都是他一言而決,即使再多人反對,張懷道還是把改革推行下去。
工部,農部,商部建立之後,管寧一系的官員採取了抵制策略,沒有人到這三個部門任職,這讓張懷道非常惱怒。張懷道意識到,手下如果報團會對自己產生巨大的威脅。
好在邴原站在了他一邊,給他拉來一些文官。邴原和管寧的友誼也因為這件事情產生了變化。
張懷道考慮很久,還是決定徵辟一些世家弟子,公孫家,鄭家,李家,沈家等都有人入仕。不過暫時來說,除了公孫度之外,張懷道並沒有讓世家弟子擔任要職。他這麼做的目的,一是緩和與世家的關係,二是給管寧一系的清流以警告。
張懷道真正的手段是建立了海城學宮,學宮挑選一些頭腦聰明的年輕人加以培養,經過幾個月的培訓,讓他們識字,瞭解官府的政策和法律。之後這些人被張懷道安排到基層,成為基層的小吏。他們單個來看是不起眼,但是隨著一批批的海城學宮畢業生進入官府,就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遼東的政局變成世家,清流和學宮派三足鼎立,一切都得以按照張懷道的意志進行。
“吳師傅,火藥的配方你們研究出來了嗎?”張懷道來到遼東最核心的製造局,這裡有一千多名工匠,他們按照張懷道的指引,研究各種技術,許多技術是超越時代的。因此,這裡的守衛十分嚴密。
吳鐵匠被張懷道任命為製造局的負責人,他也沒有讓張懷道失望。這讓張懷道頗為感慨,以前吳鐵匠只是一個打鐵的師傅,誰也沒想到他能把製造局的事情做好,可見這世間並不缺乏有才能的人,大多數人是缺少機會。
“大人,我讓人嘗試各種比例的配比,最後留下了幾種方子。”吳鐵匠非常小心的說道。
張懷道看了看,這幾個方子其中有兩個十分接近前世火藥的配比。
“重點研究這兩種。”張懷道直接挑選了出來。
離開了製造局,張懷道和公孫度一起在海城視察,眼下冬天已過,海城的建設又開始了。城區在不斷擴大,而南面的碼頭也基本建成。
“我準備在這裡建一個造船廠。”張懷道說道。
“造船?”公孫度疑惑道,“主公,遼東境內河流並不多。”
“我要造的是那種巨大的海船。”張懷道說道,“現在的船最大的也不過數丈吧,這種船在海中航行風險比較大。如果造出那種數十丈的大船,就足以抵禦大多數的海浪。”
公孫度想了想,馬上就明白了:“難道主公是想從海上抵達青州?”
張懷道笑了笑:“你的格局還是小了,大海可是很大的。這件事情我交給你了,開春之後,你就開始招募船工。北方的船工少,你就讓人到南方去招,只要他們肯來,不要怕花錢。等有了船,我們的鹽鐵生意可以延伸到南方。”
公孫度點了點頭,心裡還在琢磨。
“前面發生什麼事情了?”張懷道聽到前方有人喊叫,就讓護衛去問問情況,護衛很快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