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石互助站的時候,徐向東曾經聽不少人談論過置換之後的一些心態變化。
一開始置換之後,覺得什麼都是新奇的,而且很多人置換前就做了準備,帶著錢出門的,只要被置換的身體條件不太差,都會有一種新生活開始的喜悅。
於是開始買東西,傢俱,衣服,甚至是改動家裡的裝修……
總之,置換者的心態是積極的,想著長遠而穩定的生活,所以願意花錢投資在這些東西身上。
如果新的身體有了一些小毛病,也會積極去治療。
這個時候的置換就好比出門旅遊,什麼都要買,什麼都不便宜,是純粹的消費行為。
但等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日子迴歸平常,很多人心理上會產生一定的落差。
因為新生活一樣會有問題,而且往往會有比原來生活更多的問題。
新的生活環境不適應,當地的人話聽不懂,菜吃不習慣,工作不好找,錢花的卻快。
這些倒還是沒什麼,但要是聽到其他置換者發了大財,那心理上就會不甘心。
有些人就會再次衝動,準備置換,去把剛買回來的東西都去二手市場賣掉,回籠下一次“置換”資金。
但一般來說,不管賣什麼,最後藥肯定是留下來的。
那個時候大家還有樸素的善意,因為這些藥很可能是下一任置換者需要的。
當時大家都說,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等到大家沒錢的時候,這些藥肯定也是要拿出來賣的。
所以什麼時候在二手市場上看到大量的藥賣,就說明大家對未來悲觀程度又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徐向東當時聽這些談論的時候,並沒有十分在意,但是今天突然在市場上看到藥,他突然就想起來了。
他上前去仔細看了看幾個專門賣藥的攤子,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用藥。
胃藥,抗生素,止疼藥,降壓藥,心臟用藥……
說實話不值幾個錢,但很多人還是拿出來賣了。
放在這裡基本上都是委託賣的,來源都有登記,但徐向東肯定看不到,除非他真的買。不過店主向他保證,這裡的藥都是正規來路。
徐向東跟店主磨了一會,才大概打聽出來。
這些藥主要都是家裡老人給留下的,特別是坐了安樂備案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