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章節標題都很明確的,可不看就是真的可以不用看的,多是些與劇情無關的,不過這篇有一半相關。嗯
正文之前提一句:
關於上賽季被一堆球迷balbla球速快沒鳥用的jordan hicks被Jayson stark給大大的誇獎了一番。
&nike&naddux說hicks的二縫線快速球當得上史上第一。
這位投教是什麼人?他擁有38年的打球和指教經驗,曾經和7為CY得主做過隊友且當過其中3位的投手教練。意義可見一斑。
Stark的大致內容就是hicks的球威大到不像話,球速是一方面,第二則是球路。上賽季面對的319位打這種只有3人咬中了。
再加上後期控球大幅度的提高,最近又在開發四縫線和變速,如果成功前途不可限量。
來自作者君的BUT:紅雀養出的火球男不少,健康上著實要吸取教訓。
***大聯盟對於測試中的電子好球帶的解釋:***
重點是現有科技能否支援電子好球帶的系統判決。
1:如果採用電子輔助,那麼比賽中首先清楚是好壞球的人是資料分析室內的工作人員們,他們要以什麼方式把結果告訴裁判?(在我看來這一點是廢話,言外之意是裁判工會趕緊來談話。)
2:好球帶的寬度雖然是固定的,可長度卻是根據球員來改變的。舉例(法官和altuve)。
每一名球員在打擊姿勢不同的時候好球帶也會發生改變,所以好球帶也會一直的變化,那麼這點的確給了電子好球帶一個巨大的問題。
例如雙腿的伸直與彎曲。(其實這一點是上一題的衍生,裁判該怎麼辦?好球帶的更改對於電子測試來說難度並不大,問題在於徹底實施後裁判與捕手的價值將會啪嗒嗒的往下掉。以後的名人堂結果可以想象。)
**動漫與現實**
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評論,投手球速blabla,但是打者看起來更快之類的。給舉的例子是鑽A的小天使澤村榮純。
私聊了一堆。
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鑽A的作者有多懂棒球,這個先不說,但作者是日本棒球的愛好者這是一定的。
不是我老鄙夷日本棒球,但是他們的做法的確是很……好球帶還用點的職棒現在還有嗎?我沒看過臺灣的,所以不好說絕對。但這對於電視前的觀眾來說的確是一種很過分的欺騙行為。說好聽點是保護主審的絕對判決。
2:在去年的某一場大賽上,日本武士隊VS外國聯軍。這麼說好像不容易被猜到?
日本隊進攻,2壘審是日本裁判。在跑者一壘盜2壘的過程中,捕手進行阻殺。注意重點!球還沒到,人也沒到,二壘審已經展開了手臂示意Safe!這種行為……嘖~
好了回到正題,真不要說我黑NPB啦,我是佛系球迷。
日本是極少進行資料輔助的,像是bauer那種更是不可能。目前還是處於日復一日的copy階段。
就好像甲子園目標,接著前輩的路刻苦的練習一樣。職棒也是循著經驗在努力著。
這當然不是不好,但資料這個定型,對於球員自己來說幫助無疑是巨大的。希望將來加油啦。
說到澤村榮純的話題。評論方的意思是左投,投球姿勢,看不見出手點。
根據這些意義出現的時間點,我可以直接給畫一個叉。
我們來研究一下九宮格,其實並不需要九宮格,但如果這樣好理解一點的話,19也好描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