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首的人多了幾分恍悟,建鐵路除了運物資,還能給途徑地帶來發展,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不難調集全國建設的積極性。
而實際上,陸舟也壓根沒怎麼擔心勞動力的問題,主要是擔心鐵路的建設環境,想著鐵路建好之後,又該怎麼樣去運營。
&n國在1790年人口才390萬,在工業和城市建設上已經有許多建樹了,到了19世紀初期翻了一倍,短短一個世紀的時間翻了十倍。
在亂世當中,工業的發展與人口增加是完全可以同步的,只要國內環境足夠穩定。
北夏人口也有巨大發展的潛力,今年的生育率可觀是一方面,但靠生肯定是緩慢的。
陸舟有系統資源,有超前的知識儲備。
國內沒有像大明地內混亂的環境,就可以節省很大精力去從頭開始。
現在短短兩年時間,國內就吸納了三十五萬人口,只要豁口一開,接下來還有更大的可能。
而且,要真說做苦力的話,以原先的佈局,去大清國上抓就好了。
何必要用自己人呢?
關於鐵路建設的會議,開了一整天。
同時確認了修建鐵路,以後河套平原就是夏國進入明地的方向。
直到各方事宜確認後,各部門領著命令回去了。
......
漠南。
宣大一帶的明邊。
此時的大地已有幾分回暖跡象,綠草冒出嫩牙。
大明邊境衛所,臨近漠南之地,十數騎衣著嚴整的夜不收,往前方的土地一路探查。
幾番確認沒有危險。
過不了多久,一隊百餘騎的軍馬出現。
在這樣的時期,大明是難得有軍隊出現在草原邊境,而且一看就是軍紀嚴明的親衛。
而在更遠的方向,還有不少旗幟在飄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