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似乎也能明白長話短說,不免趕緊道:
“長老啊,我這裡五年前,天連年乾旱,草子不生,莊稼顆粒無收,民皆飢死,甚是傷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唐僧聞言點頭等待下文,而那人也非常懂事,便繼續說道:
“經歷那天災我國中倉庫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小王膳食亦無葷,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但依舊無甚大用,依舊是顆粒無收,已有不少國民…易子而食…餓殍遍地…只幹得河枯井涸,差點國破家亡…”
“什麼?!居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唐僧原本只是想聽這烏雞國王把話說完,但聽到講到這裡,他實在是聽不下去,這番形勢已經如同地獄般光景。
哪怕是唐僧是個鐵人恐怕都會是流淚不止,又何況是他這種十世善人?
“唉,是小王…小王的錯…”
烏雞國王作為國家之主,面對這般天威,他也是毫無辦法,每每見到這樣的場景,又如何不痛心疾首?
然而比起唐僧來,他更是無助,更是無力,那面對困難毫無辦法的頹然,絕望之感,相信烏雞國王已經心碎了一萬遍。
唐僧也看到烏雞國王嗚咽聲,聲淚俱下,稍稍細想就能感覺到他的心痛,不免回道:
“請陛下節哀,那之後又是如何,難道是國破人亡,陛下也做了這井中之鬼?”
這烏雞國王聞言卻是一陣苦笑,無奈的繼續說道:
“聖僧所言倒是實誠,小王當年還不如國破人亡了好。”
“陛下為何如此說,何以見得?”
唐僧聽到這樣的話以後,也不免疑惑問道。
又聽到這烏雞國王娓娓道來:
“正是國家在危急存亡之際,忽然打西方來了一個,號稱從終南山來的有道全真。”
“不過他也不是吹噓,確實有天大本事,扇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先見我文武多官,後來見小王,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傾盆大雨瘋狂灌入國內。”
“小王見他如此手段,神通廣大,救我與危難之間,救國與水火之中,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唐僧聞言一愣,又有些奇怪,聽到這裡故事貌似還是好事,那這烏雞國王又如何淪落至此?
不免疑惑問道:
“那道人既然有本事,有手段,神通廣大,救苦救難,陛下又何至於此呢?”
那烏雞國王聞言一愣,這次卻是連苦笑都笑不出來了,只是滿面怒火,劍眉橫亙,怒道:
“可惜,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小王知道他是野心勃勃,但從未料想,他這方外人士,居然是想奪我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