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片空間的世界大環境已經有了基礎,接下來,就能試試其他時間的生物在差異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了。
在不同重力,不同氣壓,不同的微生物細菌群落的世界下,能否存活。
很快,思維把這次的測試目標之一鎖定在了一顆剛從冰河時期復甦的小行星上。
這顆小行星的冰河時期大概持續了一千六百年,是因為這顆自主行星的小行星主動遠離引力拉扯點造成的。
但十幾年前重新被甩過來的太陽吸住,讓它再次環繞太陽難以掙脫。
這也導致在冰期萎靡的動植物死灰復燃,十年內含氧量激增,植被覆蓋率增加百分之四千——達到了2%。
好吧,看上去還是光禿禿的,僅水邊和海底有一些藻類魚類,陸地上的蕨類植物很少。
在早期,各個小型世界還不會自主行動的時候。
這個混亂的空間裡,三體運動的太陽就像是三個腰間繫著皮筋,圍繞著圓形平臺中央拉拉扯扯亂跑的人,每個人手裡用繩子繫著一大堆彈彈球圍著身邊亂甩。
偶爾幾個彈彈球的繩子被扯斷了,或者被另一個人的繩子勾走了,球被甩飛,然後被另一個人重新接住然後繼續當溜溜球甩。
偶爾兩個人或者三個人手裡連線著球的線勾在一起,這顆脆弱的小行星就會被幾股力量同時撕扯。
就像被幾個小孩爭搶的餅乾一樣。
要麼被一個人搶走,要麼,被三隻手扯成餅乾屑……
這種情況直到小行星和太空陸地能夠自主行動為止。
小型世界如果本身不自主移動的話,總有一天會隨著三體運動的聚變太陽撕扯,所以,大多時候這些小行星和浮空陸地都會主動遠離。
這樣既可以避免被引力撕裂,也能儘可能減少大氣護盾和容易氣化的物質散逸。
但這種主動的移動方式也不是在空間層面直接的座標位移,而是在自身已經在環繞運動的情況下,施加可供它們控制的空間牽引力。
而且這些牽引力並不會隨著世界質量變大而變大,也就是說質量越大反而移動越慢。
往往沒走開多遠就被飛來的大引力太陽吸引住,持續數十個地球年才能向外逃離幾個身位。所以在引力的持續回拉下,逆著引力向外跑速度非常慢……
——那顆自幾千萬年前想開了,勵志要脫離這片混亂爭端之地的小行星一直在向外跑,現在,大概跑出了半個天文單位了吧。
跑幾千萬年,體表溫度都零下二百度了。
得甩過去一個太陽靠近去把它拉回來暖暖,要不然就變成沒價值的死星了……
……
與此同時,處於造物空間的那個安寧也在挑選一些一起過去的測試者。
九州世界,西南越州北部的一座大城。
城下是一片巨獸和武者的殘骸,血水和內臟染在泥水中,在異族入侵與隨行獸潮中倖存下來的武者在收集屍骨與血肉,這些都是絕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