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不然威望值從哪來?
而且黑山軍要發展水寨,也會讓兗州覺得如鯁在喉,不把瓦崗寨拉上車,少不了要打過一場。
可現在李易還不太想把精力放在南邊,正好可以借瓦崗的勢威懾兗州楊家。
對他李易來說,可謂一舉數得。
至於這個‘數’是幾,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反正這一波,李易站的比誰都高。
“互盟嗎?”
單雄信這會喝高興了,也沒覺得兩人對話有什麼問題,當即拍桌子道:“好,就這麼說定了,我這次回去就勸翟讓與黑山軍結盟,派使臣來簽訂盟書。”
“一紙盟約,我不是很看重。”
李易笑呵呵搖頭,隨後道:“你也知道我與雍州秦公是如何結盟的,無盟書、無契約,但只要我與他二人本心遵從,這盟約就算定下了。話還是那句老話,若真要背盟,豈會把一紙書信放在眼底。”
“信義之輩,正當如此。”單雄信眼中愈發透亮,當初在櫟陽,他雖然被囚禁在屋子裡,但有些事還是聽說了的。
口頭成盟,單雄信當時都覺得驚奇。
可從他這段時間在太行山所見所聞,秦公還是挺看重這位盟友的,因為光他知道的,上庸那邊就往太行運了好幾船軍械,其中以硬弓居多。
不然的話,山上的工坊鑄劍臺哪能全力鑄造近戰兵械。
李易用一番話術,不對,是誠意打動了單雄信,也沒忘記送上實際利益:“我聽聞如今南陽一帶正鬧時疫,並且正向周遭郡縣侵襲,而鉅鹿決堤後勢必也會影響大河水勢。單三哥這次回去務必探查清楚瓦崗周遭的災患,天災人禍非人力能抵擋,我們只能小心提防。”
“另外,大災當前,我華夏兒郎中定有有道名醫行走四方賑濟治病,單三哥也可多加留意,若能幫扶一二,未來益處多多,若是缺了什麼藥草,大可派人來信,我這山裡別的不多,各類草藥遍地皆是。”
在華夏,越是兵禍之年越容易看到遊醫行走四方。
春秋戰國時有扁鵲一脈,漢末時張仲景、華佗、董奉等名醫更是接連冒頭,隋末時期的孫思邈就不用說了,李時珍棄儒學醫時看上去中原太平,但‘南倭北虜’的困擾麻煩在大明可謂愈演愈烈。
李易很清楚,文明世界很好的繼承了這種‘華夏特色’。
雖然第一次活動來的比前世早,但該出現的一定會出現。
這也就是他剛剛坐上大首領的位置,短時間不方便離開,不然的話他肯定是要外出一趟的。
哪怕碰不到名醫,做幾個價值不菲的行醫副本也是不錯。
“大首領所言,單某定當銘記。”
單雄信再度與李易幹了一杯,隨後吐出口濁氣:“我心底確實放不下瓦崗弟兄,這就告辭了。”
李易頷首:“我已安排好車馬,將軍下山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