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易與三霄沉浸在大陣之內折騰的數千年裡,截教的山門已經徹底建立起來了,東海之上的景象也開始了明顯的變化。
不少截教門人尋來各種靈島,搬遷到截教山門周邊,匯聚起大大小小的仙島無數。
而不少尋不到合適道場的截教弟子門人,則是將道場選在了臨近東海的洪荒大地之上。
截教的弟子數量著實不算少,尤其是尋常一位修士就會佔據一整座靈島作為道場。
當然,也有不少好友結伴同居一地的,如金光等人,他們便是十位道友居於一處,關係甚好,形影不離,如同一人。
修行之路,有道侶相互驗證論道,於修為進境大有裨益。
尤其是截教弟子之中修陣法一道的人極多,而陣法之道,能夠以一人而成陣的是少數。
往往大陣能夠借力越多,威能越是強大。
同時,湧來加入截教的弟子門人也源源不斷。
截教教主通天聖人現身講道過一次,令得截教在這東海之地的聲勢在短短時間內就上升到了相當的高度。
與此同時,在仙庭崩解之後重新掌控東海的龍族,自東海龍王敖戊造訪截教之後,便是再沒有了動靜,主動讓出了這一片海域。
讓不少人感嘆的是,龍族就是龍族,聖人大教就在近前,也未曾有多少交好之意,截教的弟子門人之中,也不見有龍族之人加入。
許是龍族傳承與法寶等都不缺,無求於聖人吧,洪荒天地曾經的霸主,底蘊深厚,與尋常生靈不同。
截教之外,洪荒之中局勢也算不得平靜。
崑崙之中三清立三教,在截教搬出崑崙之後不久,太清聖人也帶著唯一的弟子玄都離開了崑崙,於首陽山開闢道場八景宮。
這位聖人雖立教,卻只收了一位親傳弟子,並沒有通天聖人那樣的麻煩。
只是三兄弟唯獨讓通天獨自在外,難免有失偏頗,太清便是主動搬去了八景宮,也是為了讓闡截兩教更平衡些。
崑崙山自此便只剩下了闡教一教在此,玉清元始聖人於崑崙之上開闢玉虛宮為對外的道場,封存了崑崙深處三清的小院。
偌大的崑崙山一時間清靜了下來,再不復往昔喧囂。
來崑崙山求道的生靈很多,想要拜入聖人大教闡教門下者難以計數。
但闡教的考核條件卻是極為嚴苛,且被收入門下的皆為親傳弟子,崑崙之內,也只留親傳弟子,致使崑崙的門人弟子一直很少。
至於說那些有聽過講道卻未能拜師的不記名者,一樣是沒有資格進入崑崙,亦或是對外以闡教門人自居的。
三教之外,遠在西方的另一聖人大教西方教,卻是一如既往的平靜,或者是遠離了當下洪荒大勢的中心,關注者更少,以至於顯得低調。
縱有生靈想要拜入西方教,洪荒天地的廣闊程度也不是尋常生靈可以跨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