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擊天下> 第368章 亂世中的繁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8章 亂世中的繁華 (3 / 3)

除了海鹽的推廣,司馬珂還發明瞭一個超前的物品,那就是曲轅犁。

漢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漢代的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

司馬珂發明的曲轅犁,是參照唐朝時期的長曲轅犁,由十幾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鑱、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

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身體輕便,方便移動。

其次是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將曲轅犁地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

曲轅犁相較於直轅犁,只是在部分地方進行了修改,但是卻使他的工作能力呈幾何倍數增長,也大大的增加了開墾荒地的速度。

經過一年多的推廣,兗、青、徐三州,大片大片的荒地地被開墾為耕地,在各郡縣的四周,到處可見百姓推著曲轅犁,驅趕著耕牛或馬進行耕地,將那綠油油的草翻倒在地裡,到處一片熱火朝天。

這一年的秋天,對河南之地的百姓來說,這是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季。

這一年風調雨順,使得上千萬畝的土地獲得了大豐收,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紅薯地和土豆地,當然還有金燦燦的麥田。四野之中,到處聽得到百姓的歡歌笑語。

民以食為天,在這個亂世之秋,能夠吃飽飯,還有食鹽下飯,百姓還能有什麼不滿足的?僅僅一年多的時間,新入大晉版圖的兗、青、徐三州的百姓和士人,也跟其他地方一樣,把司馬珂當做了心目中的神。

上千萬的土地,種植了兩季,光土豆和紅薯的產量,就在數百億斤,足夠河南之地的百姓們吃上一兩年。幸得司馬珂吸取了豫州的教訓,讓百姓們半數種紅薯和土豆,半數種麥,否則土豆和紅薯更將要爛在地裡。

同時,紅薯粉製作也逐漸推廣開來,而且養豬的農戶也越來越多了,意味著整個民間的肉食也大量增加。雖然大部分肉食都賣給了士族和官府,但是吃肉不再是士族的專利,尋常百姓也在年底年初沾點葷腥。

除了糧食,另外在豫州開墾的十萬畝棉花,也產了三千多萬斤棉花,百姓們除了自己製作棉衣和棉被之外,餘下的都賣給了官府。

而且賣棉花、賣豬肉乃至雞、鴨、魚、雞蛋等物品的出售,讓百姓們手中有了錢幣,又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冬天雖然尚未到臨,但是可預見,這個冬天並不會很冷。因為除了棉衣和棉被在河南之地推廣,百姓們還學會了用麥秸稈燒炕,每家每戶的屋外都堆積如山的麥秸稈,足夠他們抵禦這個寒冷的冬天了,這將是河南之地的百姓們千百年來過得最溫暖的一個冬天。

河南之地的一片興旺,外加百姓的安居樂業,又引發了一大波的河北的百姓,偷偷渡過黃河,投奔河南之地。司馬珂得知訊息之後,又令黃河沿岸的滎陽、濮陽、東燕乃至青州北部諸郡,專門成立收留和安置渡河而來的流民的機構。

當然,在此時渡河而來的難度極大,南渡的百姓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實在活不下去的。而在冬季黃河凍上之後,也將迎來河北百姓踏冰南渡的高潮。

司馬珂在在十月初,便已開始調兵遣將,佈置在黃河南岸一線,準備迎接渡河而來的百姓。

就在整個河南之地一片喜氣洋洋的時候,從南面的徐州的下邳城,傳來了令司馬珂惱怒的訊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