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心喝退忠信王,可忠信王畢竟是他的兒子,而且在他心中皇家就是要高人一等,忠仁王這麼做也不是什麼大事兒。
同時在心裡泰寧帝也確實想試一試李桂有沒有新調,是什麼樣的新調——畢竟宮廷的調子來來回回就那麼幾種,他聽都聽膩了。
而他又擔心李桂沒有新調,同時也明白李桂心中所忌,因此糊弄著說道:“大俗即大雅,《詩三百》多來自於民矣,李愛卿如有新調,不妨一唱。”
其實泰寧帝很擅長糊弄,這其實是帝王平衡之術的表現。
其實李桂心中正在兩難:不唱,按照忠信王的說法,就是不願與眾人同樂,李桂深知他的基本盤還在士子間,因此他不願生硬的拒絕。
而唱了卻是做歌女伶人之事……
不過當聽到泰寧帝的話後,他下了決心,原因無它,因為泰寧帝的話實際上是消除了士子唱曲是低賤之事的常識——《詩三百》即《詩經》,大多數都是民間所唱之詞,現在科考都考,因此士子唱曲怎會低賤!
……
而此時眾大臣與新晉進士也都聽出了泰寧帝話裡的維護之意,但是他們依然暗暗盯著李桂,想看看李桂的選擇,而如果李桂不唱,在泰寧帝如此維護之下,那就不僅僅是丟人了。
而就在這時李桂長身而起,出列,對著泰寧帝深施一禮道:“皇上見識高深,大俗卻是大雅,曲雖俗,但也可雅緻,微臣不才以前閒餘倒譜的一曲,願與諸位同樂。”
雅緻的散曲泰寧帝與諸大臣還是聽過一些的,比如馬致遠的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
但這已經是老調了!新調,用詞又雅緻的他們已經許久沒聽過了,因此聞言泰寧帝說:“哦,愛卿快快唱來。”
李桂聞言行了個禮,然後走向彈琴的宮女邊,那宮女識趣離開,李桂做了下來,“咚咚”試了幾下,然後便彈便唱道:“我醉提酒遊寒山霜華滿天。一吸寒氣冷風翻,酒灑河山……”
這是後世的古風流行歌曲,調子自然絕對是新調,而用詞也雅緻。
而流行歌曲的特點是旋律簡短優美,瞬間讓人如痴如醉,跟著想唱。
泰寧帝以及眾大臣和新晉的進士何嘗聽過這樣的歌聲,這來自後世千年的歌聲,一時間個個都聽的如痴如醉,整個後花園居然鴉鵲無聲。
須臾李桂唱完之後,起身離開之際,眾人才反應了過來。
“好曲!”
“真是好曲!”
“真是新曲!”“此聲洗心悅目啊!”
“是啊!餘韻繞樑啊!”
“李後庭真是大才!吾服矣!”
……
隨後議論之聲潮起,而就在這時不知誰大喊了一聲:“再來一遍。”
此聲一出,立刻得到了響應,“後庭,真真好聽,不如再唱一遍。”隨即俞圖笑道。
“這個,嗓子疼。”李桂推辭。
“後庭何必騙我等。”杜集美故作慍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