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洗練如畫,信手拈來,不顯雕琢,格調清淡樸素,雖沒有木蘭辭的哲理,但是卻風格婉約,筆調纏綿。
泰寧帝讀後,只覺得無盡相思如春風細雨般潛來……
在泰寧帝看詞的時候,元春、鄭貴妃、以及諸位大臣正翹首以盼,雖然只是短短的時間,但眾人卻有慢如長夜之感!
好在泰寧帝冰沒有讓眾人多待,“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這等洗目佳詞,泰寧帝忍不住唸了出來。
“好詞,好詞,此詞直抒胸臆,卻又婉約清麗,真是好詞!”
“是也,此詞一改邊塞沉鬱頓挫,小兒女之纏綿倒也很有新意。”
“以平常事物入手,如此自然,實乃大手筆。”
……
眾大臣以及新晉進士雖然自覺寫不出比李桂好的詞,但在對詩詞的欣賞方面卻不會自認為比李桂低下多少,一時之間議論紛紛。
”他果然才華橫溢,三妹妹果然是有福的……”
議論聲裡,元春美目漣漣。
而鄭貴妃一雙妙目也是緊盯著李桂,心中不由的想著:“看此詞,才子多情,果然如是!要是與他做上一回……”
而這時泰寧帝已經“呵呵”笑道:“真真是好詞,盛名之下,絕非虛言。諸位可還有好詩詞,拿來與朕一觀。”
此時諸位進士有寫完的,還有正在搜腸刮肚的,當然也有放棄的,可李桂此此一出,個個哪還去會獻醜,隨即杜集美出列道:“回皇上,臣等雖有詩詞,但自感與李後庭差只遠矣,不敢汙皇上龍目。”
杜集美三十四五歲,年紀稍大,說話時一副儒雅穩重之態,很給人好感,而這份坦然的氣度,更讓泰寧帝欣賞。
“給他個狀元倒也合適!”
心中思忖著泰寧帝笑道:“既如此也罷!如此佳詞,來人,賞!”
“多謝皇上。”李桂趕緊出列謝恩。
而這時泰寧帝對元春笑道:“你們親戚倒是第一次見面,你也給些見面禮。”
元春微笑這點了點頭。
……
李桂退出以後酒宴再起,向李桂賀喜得賞者蜂湧,李桂招架,漸有醉意。
如此過了一陣子,一個身姿婀娜的宮女懷抱著琵琶走了進來,嘈嘈叼叼的彈了兩下,隨即唱道:“山一程,水一程……”
那歌女嗓音曼妙,又是新詞,眾人聽著頓覺耳目一新,此時大多又有些醉了,又存著討好泰寧帝的心思,一時間稱好之聲此起彼伏。
當然這其中忠信王心情是十分不爽的,也因此待那歌女唱完下去之後,忠信王出列,對著李桂,佯醉道:“李探花此詞雖好,但調卻是舊調,李探花才華橫溢,想必深通樂理,此時眾樂之際,李探花何不唱一曲,以謝皇恩,以與眾同樂爾。”
禮樂自古一體,故而士子的基本修養裡有“琴”一項,忠信王說李桂通“樂”是說的過去的,甚至李桂都不能自謙不懂。
但是讓李桂唱曲卻是帶有侮辱性的!這是因為在讀書人的心中詩賦詞曲是有高下之分的,吟詩、做賦、填詞、唱曲,其中詩歌地位最高,賦次之,詞再次之,至於曲,因此來自民間,用字隨意,又多粗俗,實際上在士子心中地位極低,寫曲的不多。
而現在忠信王居然把士子之“樂”,與民間之曲,混為一談,請李桂去唱曲,這分明是一種羞辱!
也因此眾大臣即士子聞言都不由的微微一愣,然後一會兒看看泰寧帝,一回兒看看李桂。
泰寧帝對忠信王與李桂之間的嫌隙是很清楚的,以前的事情夏秉忠早已告訴了他,因此他很清楚,這是藉機洩憤,讓李桂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