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韓青竹催更的時候是兇殘的一點,不過做事情還是不馬虎的。
陳洛此時看著從萬仞山傳來的情報,這裡面甚至有一些已經超出了陳洛可以接觸的程度。
其中不僅僅包括了蠻族的情報,還有一些正氣長城防線的佈局。
陳洛腦子一轉就知道韓青竹的想法了。
不就是想讓自己寫後續《三國演義》的章回的時候,以這些素材為原型唄。
可惜,原著不是我寫的啊。
……
“拓古城……”
“莫爾丹部所屬拓古域之蠻城,城內常駐有二品大蠻王一尊,三品蠻王兩尊,四品蠻侯四位。”
“其周邊大型部落有……”
“其主要特產有……”
“其中二品大蠻王為……三品蠻王為……四品蠻侯為……”
“兵力構成主要為……”
“主要威脅天波城方向,常見進軍路線為……”
陳洛看著那密密麻麻地記載,彷彿回到了前世大資料時代。
鎮玄司這工作做得很踏實啊!
陳洛將這些情報一一看去,除了拓古城,其他重要的蠻城也都有詳細的記錄,不過陳洛也發現,越深入蠻天之下,情報也就越少。
大致將這些情報都記下來,陳洛又看了看正氣長城的情報。
目光從九鎮往下看,陳洛突然被一個城市給吸引了——
太平城!
之所以叫太平城,是因為這座城的標誌:太平書院。
第一次聽到太平書院的名字,是從小紀的口裡,隨後在麟皇擂上,認識了來自太平書院的學子,尤其是那個半人半妖的陸念風,至今陳洛還是印象深刻。
不過現在再看太平城,陳洛卻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因為這座太平城,也是一個聖道地。
半聖張橫渠的聖道地。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張橫渠的立道聖言,也是如今儒生的踐行之道。
事實上,張橫渠最初只是在一座叫“莆仙堡”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太平書院”,隨後書院慢慢擴大,最終才形成了一座城。
太平城不大,大概只有東蒼城十分之一大小,人口也不多,區區萬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