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如果在東南亞以外的地區採訪,連周董是誰他們都不知道,老外們可能就只能報出2、3個人的名字:成龍、李小龍,最多再加個方傑。
所以由此可見,文化影響力方面,已經式微到了什麼程度。
不過,方傑對媒體這些危言聳聽的觀點,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至少,他並不覺得國家層面沒有出力,其他的不說,只舉一個例子:每年華國春節、春晚,就是一次對全世界的大型文化輸出!
老外們或許不怎麼了解華國,但一定聽說過華國的春節,說不定也看過春晚影片,甚至每年還跟著湊熱鬧舉辦各種節日活動,就像華國這邊雖然不一定了解花旗國的文化,可年輕人也把聖誕節當成了比較重要的節日來過。
國家層面有國家層面的排面,做的都是大事和大勢,很多文化交流比較高階,普通民眾並不覺得罷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情不同,華國不可能像被資本控制的韓國一樣,親自下場推幾個愛豆出來,那也實在太掉價了。
而且大家之所以覺得文化輸出比較式微,其實只是流行文化與國外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而這個問題,更多是因為國內娛樂圈和娛樂公司不給力。
倒不是國內娛樂圈沒人沒錢。
相反,國內要錢有錢,很多綜藝節目使用的舞美裝置,跟全世界比都是最豪華的,也要人有人,十幾億人口,難道還找不出一些有潛力有天賦的年輕美女帥哥?
真正的問題是,在流行文化的內容創新上,比不過韓國娛樂公司。
華國這邊是山寨慣了,無論是歌曲創作、舞蹈編排、人員選拔,還是表演形式、鏡頭運用和剪輯,全都是跟人家學的,沒有自己的創新,有時候還學了個四不像,自然很難出彩,甚至讓人尷尬。
而人家偶像文化再怎麼沒底蘊,那也是一直在創新,將流行文化發展到了極致。
所以不論是當下還是前世,內容創作和創新性,才是華國流行文化的最大硬傷,進一步說,就是缺乏相關創作人才,影視劇、遊戲等文化產業,也都是如此。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國內娛樂市場太大了,大到國內娛樂公司只靠山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自然就沒有動力自己搞創作,更沒有動力出國撈錢,於是對外流行文化輸出陷入了停滯。
而方傑現在就是在有意識地改變這一點,並引導國內娛樂圈注重內容創作,不論是經營公司,還是搞綜藝節目,把重點都放在了創作人才上。
公司裡,那些工具人想走,那就放他們走,省下來的薪資全部砸給創作人才,綜藝節目裡,主捧內容創作者,沒有創作能力的工具人,則全都只能當背景板。
按照這個思路,以及文化戰略持續推廣的需要,在家過冬閒來無事的方傑,又弄了一份綜藝策劃案,決定在2011年再推一檔真人秀綜藝出來。
這是一檔音樂類綜藝,借用了前世央視的綜藝節目名稱:《華國好歌曲》。
看清楚,是“好歌曲”,而不是“好聲音”,表示這檔綜藝的主角是詞曲創作者,而不是歌手。
除了這個動作之外,他還將《舞林宗師》免費贈送給全世界各國電視臺播放。
此外,還讓沸騰娛樂主動聯絡這些國家自己的娛樂巨頭公司,表示願意提供裝置、人員,並且免版權費,協助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也照本宣科搞一檔本國的《舞林宗師》綜藝節目。
這事兒用方傑在媒體面前打官腔的原話,總結來說就是:古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而今,咱們沸騰娛樂,要打造文化的“一帶一路”,不求回報地幫助各國搞文化建設,以此促進國際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
這話不管別人有沒有聽明白,反正枕邊人李晴是聽懂了,所謂“國際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誰又敵得過歷史悠久且海納百川的華夏文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