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網遊大時代> 第452章 王牌編舞師和頂流偶像團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2章 王牌編舞師和頂流偶像團體 (4 / 5)

整個專案片長15分鐘,耗資四百萬!

簡而言之,這其實就是一部微型舞蹈劇電影,如果不是節目組承諾報銷所有費用,兩家歌舞團可不敢這麼弄。

整場舞蹈幾乎完全模擬了《清明上河圖》的畫中情景,舞蹈演員飾演畫中各類市井小民,透過巧妙的轉場,穿梭於大街小巷、酒肆商鋪、橋上河邊、楊柳樹下,跳著各種不同風格但又符合其小民身份的舞蹈。

這種實景舞蹈表現形式,很像前世拿過奧斯卡金像獎的《愛樂之城》,區別在於《清明上河圖》是一部縮小的,體現宋朝時期民間文化的中國版《愛樂之城》。

舞蹈最後的高潮部分,所有主要舞者全部出現在了現場大舞臺上,在夢幻般的燈光舞美效果下,秀了一波聲勢浩大的齊舞,引得現場觀眾和評委們忍不住驚歎歡呼的同時,也集體起立予以了雷鳴般的掌聲。

有趣的是,在幕後花絮和舞蹈結束後的舞臺採訪中,方傑這個名字被編舞師和舞蹈演員們多次提起,因為實景拍攝的想法創意是他提供的。

其實這種創意別人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為太燒錢了,而感謝方傑,其實是感謝他的money,如果不是他願意當冤大頭,《清明上河圖》這個節目肯定要打很大的折扣。

方傑也不想當冤大頭,哪怕他再怎麼有錢,一支舞蹈就燒掉了400萬,說不心疼那是假的。

無非就是完美主義的他強迫症犯了,評審選送節目時,看到《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舞蹈節目,覺得不把這玩意當做電影拍,搞成大型實景轉場舞蹈,人生就不夠完整。

這樣的開場秀拿出來,震驚四座不說,直接把第一期節目給比了下去。

本來第一期節目已經足夠讓人震撼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全網依然在刷著上一期節目的影片反覆回味,尤其是《長歌行》組舞短影片,播放量超過了12億次。

結果第二期節目一開場,又祭出了個《清明上河圖》王炸,其表演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場面比第一期的《長歌行》更加宏大,也更加令人震撼。

好在這些都是表演專案,並不參與評比,否則估計也沒其他人什麼事了。

開場秀之後,正式比賽開始。

正式參賽的舞蹈,場面規模不可能搞的像《清明上河圖》那麼大,畢竟《清明上河圖》是某人強迫症下的特殊產物。

所有舞蹈基本上是按照《長歌行》的方式展開的,即先是播放幕後花絮,交代舞蹈成型的背景和文化、配樂選曲、服道化籌備以及編舞師採訪環境,講述自己作品的創作理念。

舞臺現場的大螢幕則同步播放幕後花絮,並隨後播放提前製作好的帶有拍攝特效的舞蹈影片。

舞蹈轉場時,舞蹈演員銜接轉場影片,登上現場舞臺,當著現場評審的面進行最後階段的舞蹈表演。

表演結束後,編舞師帶著自己舞團或領舞,接受主持人的簡單訪談,並由現場評審們進行評價和打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了節目錄制的效率,也是提高了節目質量和效果,同時也是最公平合理的評審方式。

畢竟《舞林宗師》考核的是編舞師而不是舞者,因舞者造成的舞蹈瑕疵問題,那是舞者的責任,跟編舞師沒關係。

而評審們只用從舞蹈的專業性、通俗性、娛樂價值、商業價值四個維度考量,而不是看舞者們現場發揮如何,那代表不了編舞師的水平,反倒拿經過製作包裝後的舞蹈影片作品進行評審,才能看出編舞師之間的真實底蘊和藝術審美上的差距。

節目賽制分為上下兩個環節,前半部分是傳統舞的6支舞蹈輪番上臺演繹,後半部分則是現代舞的舞臺。

這期節目的傳統舞依然保持了極高水準,有來自重慶歌舞團的古典舞《麗人行》,楊麗萍現代舞團的民族舞《火舞》、首爾歌舞團的民間舞《東萊鶴舞》等。

國內傳統舞蹈不解釋,關鍵是三言兩語也解釋不清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