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網遊大時代> 第452章 王牌編舞師和頂流偶像團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2章 王牌編舞師和頂流偶像團體 (3 / 5)

至於上臺後的名次,反倒是次要的,對很多編舞師或者舞蹈機構來說,能上臺就是勝利,因為在節目組精心包裝製作下,舞臺效果都會拉滿,名次什麼,更多的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且不管競技性是強勢弱,族中好歹還是要分出個名次來的。

所以《舞林宗師》第二期節目,與第一期節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主會場坐滿了評審和觀眾。

舞臺下方中央區域是專業評委團,人數多達80人,這些專業評委除了十幾位像孫穎、鄭在晚這樣的業內泰斗名家之外,其他都是即將參賽和正在備賽的編舞師。

他們打出的分數,代表了編舞師及其舞蹈的專業性以及圈內口碑如何。

但這不是評分唯一標準。

在方傑看來,過於注重專業性就容易鑽牛角尖,變成曲高和寡讓民眾們看不懂的作品,這不利於文化輸出,不符合文化戰略的需要。

這倒不是說高深高格調甚至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藝術作品不重要,相反,它們很重要,是可以在國際上用來體現文化底蘊的裝逼利器,本來就不需要讓普通人能看懂,不明覺厲就是正確的姿勢。

比如國外的古典歌劇、古典芭蕾舞,國內的京劇都是這樣的存在,大部分人雖然看不懂,但偶爾接受一下薰陶,好在人前人後裝個逼還是可以的,不明覺厲的普通民眾們偏偏就吃這一套。

只不過,作為一檔綜藝節目,民眾們圖的是個樂子,而不是為了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否則還不如讓觀眾們去看官方舉辦的舞蹈大賽。

所以除了專業評審團,這檔節目也設有觀眾評審團,他們落座於西側看臺以及場地前三排,人數多達600人。

其中大多是年輕大學生,而且帥哥美女居多,來自江城無數高校。

另外一小部分人則是網上的博主、主播、網紅、up主等,最瞭解當下網民喜好的他們,對舞蹈的觀感一定程度代表了大眾們的口味喜好。

當然,在場的觀眾只是觀眾評審團極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眾評審是全網觀眾,每期節目播放期間,可以透過網路投票給自己喜歡的舞蹈節目。

所以現場的觀眾評審團更多地只是作為觀眾託的存在,主要功能是拉高現場平均顏值,帶節奏,烘托現場氣氛,而不是給舞蹈打分。

而現場媒體評審團和商業評審團,則集中在了看臺東側。

媒體評審團的評判標準不好說,主流媒體可能更關注形而上的東西,比如文化思想、精神文明建設等,網路媒體肯定更關注娛樂價值和傳播價值,越是吸引網民眼球的,越是能帶來流量的節目,越是他們的菜。

商業評審團,即是由各大娛樂公司、經紀公司、娛樂影片網站、影視劇導演或製片公司、廣告公司、商演公司等商業團體機構的高層代表組成。

他們看重的就是經濟價值和人才價值,而不是藝術價值,不能短期套現的作品,不能幫他們賺錢的編舞師或者舞蹈演員,再怎麼優秀,再怎麼牛逼,嘴上可以誇兩句,反正又不要錢,但下了舞臺,那也只會敬而遠之。

如節目預告裡那樣,節目總策劃方傑並沒有出席現場節目錄制,他既不是節目嘉賓,也不是任何一個評審團的成員,擔任沸騰娛樂的商業評審團代表是廖順彬。

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尤其對方傑的無數粉絲們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

好在節目質量本身足夠優秀,即便沒有冷麵笑匠方傑坐鎮,依然讓觀眾們感到滿意,心中的怨念也就消了一些。

第二期《舞林宗師》的開場,依然是一場表演性質的舞蹈秀,也就是說這期節目實際上有十三支舞蹈。

這期的開場舞蹈秀,是南京歌舞團和香江歌舞團聯合選送的大型實景舞蹈詩《清明上河圖》。

只看這名稱,敢稱之為舞蹈詩,拿《清明上河圖》打底排舞,又在眾多國家隊級別的舞蹈節目中勝出,成為開場秀表演舞蹈,就可以想見這個節目有多麼的牛逼。

別的不說,《清明上河圖》是在電影城實景拍攝的,並且同樣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參演的舞者更是多達數百人,其中負責主舞的舞團人數就有上百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