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不必多說,總之元敬王后也是奇女子,值得以此為題材再寫個劇本。
而這個新劇本,又包在宋載正身上了,畢竟當仁不讓,沒有誰比她更適合寫元敬王后了。
不過方傑的要求是讓她把主要視角放在朝鮮太宗李芳遠和朝鮮太祖李成桂身上。
也就是說,這第三部古裝劇,是奔著歷史正劇去的,講述的是朝鮮太祖、太宗如何推翻高麗王朝,建立朝鮮王朝的過程,劇情相對嚴肅許多。
這活兒真要這麼幹,對韓國業內來說,那就是大專案,不亞於天朝那邊拍一部《永樂大帝》的鴻篇鉅製,因此單靠宋載正一個人肯定幹不過來。
她只是欽點的負責人,負責召集眾多歷史系編劇以及歷史學者共同籌備這個專案,並負責“把控”大局。
至於如何把控大局,有些話不需要方傑明說,宋載正是個聰明人,既然這個專案有中方沸騰集團參與,甚至是幕後大佬親口交代的事情,她自然知道劇本該往哪個方向有所傾向。
畢竟方傑在她眼裡,其權勢不亞於韓國李氏財閥,甚至超過了李氏財閥,是絕對得罪不起的存在,何況據傳李晴還是李氏財閥的私生女,這就更變態了,如果不想自己哪天莫名其妙就消失在了地球上,那就必須“懂事”。
方傑完全不知道對方把這事兒已經腦補到了人身安全的程度,他的要求其實是很單純——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就行,哪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心思。
歷史上朝鮮王朝本來就是大明朝最親密的小弟,其開國君主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後,多次遣史明朝,懇求明太祖朱元璋冊封王位卻不得,只能名不正言不順地以“權知高麗國事”的身份主持國事。
隨後李成桂又遣史明朝,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定下“朝鮮”國名後,依然沒有得到冊封,只是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的身份。
後來直到太宗李芳遠上位,才獲得了天朝的冊封,嚴格來說,李芳遠才是朝鮮王朝名義上的第一任國王。
既然要投拍《太宗李芳遠》這部歷史正劇,那麼這些歷史故事情節是逃不掉的,只要講清楚了其中的關節,就是很好的歷史文化教育。
除此之外,朝鮮王朝從一開始就是發自內心地信奉儒家“事大主義”,這也是朝鮮王朝太祖太宗的祖訓,即《孟子》裡的“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以及《周禮》中提到的“大國親小國,小國事大國,相合和也”。
意思就是說,真正聰明的人,能以小國的地位侍奉大國,大國寬宏愛護小國,以仁義待之,而小國則應順應天命,聽命效忠大國,以忠義待之,這樣小國才能獲得安定,雙方才能互利共贏。
朝鮮王朝時期甚至有發議願以舉國內附中華,比如老論派就是這樣的政治觀點,這可不是什麼投降派,而是愚忠大明朝的傳統保守派,否則也不至於清朝都建立200多年了,老論派居然還敢頂風作案,叫囂要反清復明。
而外戚驪興閔氏,恰恰就是所謂的事大黨之一,所以驪興閔氏親華是有歷史淵源的,身為驪興閔氏的後裔,宋載正在方傑面前表現的有些跪舔也就說的過去,並非數典忘祖,相反其實是順應祖訓的,因此完全沒有什麼思想包袱。
總而言之,投拍《太宗李芳遠》這部劇,其實並不算搞事情,都是名正言順的陽謀,畢竟事實如此。
而所謂的搞事情,其實是防止韓國編劇們搞事情,免得他們為了名利,胡亂魔改歷史劇,給觀眾們帶去錯誤的歷史觀。
除了這幾部古裝劇以及前面提到的現代劇之外,方傑還計劃在未來繼續跟進韓劇,每年搞個1、2部現代劇和古裝劇以正視聽。
比如現代劇中,反映韓國上流社會腐壞的《頂樓》、《上流社會》、《繼承者們》,反映韓國醫療行業亂象的《doctors》、《浪漫醫生金師傅》,反映教育行業內卷的《天空之城》……等等,都可以弄一下的嘛。
古代劇則準備把朝鮮王朝歷史上所有的國王都拍一遍,不一定是歷史正劇,可以是各種魔改劇甚至魔幻劇,但有個基本原則不變:潛移默化地強化儒學思想、事大主義、漢字國學等天朝元素,對朝鮮王朝帶來的深刻影響,科普正確歷史。
雖說方傑已經在遊戲、影視劇方面出手了,已經夠那邊喝一壺的了,但他搞事情的腳步依然並未停止。
篩選完劇本,一個多月後,方傑再次召集沸騰娛樂和jyp娛樂,丟擲了一個綜藝專案的方案。
而知道一切內情的李晴,表面上雖然吐槽老公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不過心中還是蠻開心的,因為這檔綜藝節目,是她夢寐以求的舞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