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更半年期間,兒子輕微腦癱基因突變、老婆腰椎骨摔斷、老媽急性腸炎開刀、老爸腰椎間盤突出復發動不了,前兩天,岳母剛檢查出結腸癌……)
在《方舟:航海世紀》里布局造船和軍火產業,只是方傑在方舟世界裡落下的一枚閒子,並沒有投入太多的時間精力。
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遊戲工作室裡那幫閒得無聊的職業玩家們找點活幹,免得去禍禍國內的遊戲。
至於刺激玩家消費、資源消耗、加速文明程序,或是噁心一下島國什麼的,那都只是順帶的,畢竟把控方舟國際的大方向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而且軍火商這事兒,方舟國際裡又不是他一家在幹,不值得大書特書,這方面花旗國的那幫合夥人們才是專業的,經驗豐富的很,早就在方舟世界裡佈局了。
甚至在這幫傢伙們的催促下,《方舟:航海世紀》版本才開放,他們就已經急不可耐地要求方舟遊戲再接再厲,繼續開發下一個版本《方舟:帝國時代》。
顯而易見,《方舟:帝國時代》就是方舟世界裡的陸地戰爭版本,雖然引用了單機遊戲《帝國時代》的名字,但兩者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
因為《方舟:帝國時代》的戰爭形態必然是直接上熱兵器,其熱兵器的科技含量,在初期應該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平差不多。
不過要開啟這個版本,技術上除了陸地的地圖要全開放之外,相應的遊戲系統、演算法也要進一步更新,畢竟冷兵器戰爭和熱兵器戰爭的遊戲機制完全是兩碼事。
但話又說回來,這事兒急也沒用,光是遊戲地圖都不是一下兩下能搞定的。
也沒必要急於求成,而應該讓“子彈飛一會”,將方舟世界裡目前的生態維持一段時間才是最佳的選擇。
而且,自方舟國際05年籌劃建立,到出圈,再到4年後,發展成為如今這樣的龐然大物,尤其今年旗下子公司抄底重組了n多國際知名公司,步子太大、速度太快,也需要暫緩腳步夯實一下基礎。
別的不說,光是方舟國際及其眾多子公司的人員組織架構,混亂到已經不得不重新整理的程度,這可不是有錢就能短期解決的問題,得花時間。
更重要的是,方傑這些年在方舟國際這個專案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反倒對國內的基本盤沸騰集團有些敷衍了,是時候“回頭看”一下了。
以前沸騰集團有夏浩、廖順彬這幫“狼性”高層坐鎮,雖說確實鬧了不少么蛾子,但好處是整個沸騰集團及其子公司的風格是銳意進取的。
而如今,沸騰集團少了這幫人,風格上的確是穩健了,但就是有點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感覺,這與留守高層們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諸如鐵人、老虎、黎向軍等人,一個個如老黃牛一般悶頭做事,踏實可靠,卻很難給人額外的“驚喜”。
當然,這並不是說沸騰集團及其旗下子公司發展的不怎麼樣,其實相反,即便按部就班的發展,其壯大速度依然讓業內側目。
比如最晚建立的子公司沸騰汽車和沸騰出行,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業內翹楚,尤其沸騰出行,可謂是捨我其誰,光是旗下員工司機數量就高達500萬!
這500萬員工,可不是什麼臨時工,而是繳納了五險一金的正兒八經的正式工!
一家員工人數高達500萬人的企業……
貌似全國,乃至全世界,也別無分號了吧?
而這,僅僅只是按部就班發展的結果,如果讓夏浩這樣的“邪惡資本家”掌舵,員工數量再翻一倍也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情,要知道方傑重生前,前世全國網約車司機數量就突破了3000萬!
當然,沸騰出行即便按部就班,想要把司機數量搞到1000萬以上其實也不難,之所以沒這麼幹,主要是受制於沸騰汽車的產量。
沸騰汽車每年就100萬臺車的產量,這其中80萬臺車雷打不動扔給了沸騰出行,但依然杯水車薪,所以沸騰出行這邊其實是人等車,沸騰汽車每下線一臺車,沸騰出行隨時就能派一名司機上崗。
而沸騰汽車之所以沒擴大產量,倒不能怪管理層們不思進取,因為這是大boss方傑強行壓制的結果。
因為在方傑看來,現在真沒必要生產那麼多沸騰汽車,不是不好賣,也不是不賺錢,而是不願走回頭路,浪費過多的資源。
沸騰汽車最終是要走新能源汽車路線的,而現在沸騰汽車生產的都是油車,遲早要更新換代,現在生產的越多,日後淘汰的也越多,而且也不環保。
所以他決定等沸騰汽車股東之一的比亞迪把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搞成熟再說,更關鍵是要等整個國家的電網基礎建設、電力供應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