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不單行……老婆大年三十摔跤,尾椎骨折,我重感冒到現在,接下來更新依然不會穩定……)
經濟決定政治,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隨著方舟世界裡海洋經濟貿易的發展,極大地加速了物資的流通,以前那些不適合生存的地區,逐步被人類征服並加以重視。
海洋上的那些資源島嶼自然不用說,靠近沿海地區的重要資源產地和優良海港也成為了各方勢力爭奪焦點,真正挑起海洋戰爭的核心其實是遊戲裡的資源爭奪,海盜什麼的只是這場爭奪的附屬產物,。
海戰全面打響的同時,《方舟》依然在不斷地升級,或者說《方舟》自誕生之初,就一直在升級。
這個升級不單是指從2D圈圈遊戲《方舟:生存進化》,升級到了3A級大作《方舟:航海世紀》,,而是伴隨著方舟世界裡科技文明的發展,對應的遊戲子系統也在不斷升級。
比如冷兵器時代,玩家PK時可能就只是拿著刀對砍,遊戲系統根據雙方的戰鬥技能和身體素質進行機率計算,最終判斷得出傷害值以及可能會受傷的部位,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系統。
而進入到火器時代,遊戲系統會對攻擊方式進行升級,如對彈道速度、精準度、子彈散佈、距離……等進行判斷,同時也會對受傷狀態進行升級,不單是身體部位,還會對擦傷、貫穿傷、挫傷等進行機率計算。
要是發明了手榴彈、炮彈什麼的,爆炸動能傷害、物理碰撞、彈片散步自然也會有對應的遊戲子系統程式進行計算判定,《方舟:航海世紀》裡的海戰,就對這些進行了細緻的設定。
如果說《方舟:航海世紀》是一次性把火器時代科技文明對應的遊戲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那麼《方舟:生存進化》就只是最初設定了生態、生存、冷兵器等系統,然後才開始不斷升級。
所以方舟世界裡的海戰和陸地戰爭其實嚴格來說是兩碼事,陸地戰爭的遊戲系統非常粗陋,即便進入了火器時代,對我雙方互相射擊更像是兩個圈圈面對面進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鬥,很難透過掩體或者技戰術取得壓倒性優勢,比如一槍爆頭什麼的,純粹看人品,看遊戲系統的計算機率。
這顯然是不夠真實的,不附和方舟計劃的理念。
當然,哪怕遊戲系統再怎麼升級完善,想讓一款2D圈圈遊戲做到這一點也不可能,所以陸地版的方舟世界或者說《方舟:生存進化》,除了不斷升級遊戲系統之外,也在不斷地在2D轉3D。
所謂的2D轉3D,當然不只是遊戲地圖或者說遊戲場景,其中囊括了非常複雜的遊戲子系統程式,不過遊戲場景依然是重中之重。
這項任務是交給沸騰遊戲來執行的,6000萬美元砸進去,當然不僅僅只是建個模那麼簡單,而且工作量極大,不可能一步到位,沸騰遊戲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上面。
所以方傑採取的方式是循序漸進,讓沸騰遊戲從與《方舟:航海世紀》的海岸交界線開始,一點一點地逐步往內陸方向蠶食轉換。
這個轉換過程,2D模式下的玩家並沒有任何感受,但是3D模式下的玩家感受特別明顯。
每次重新登入遊戲的時候,發現遊戲總有更新地圖,玩家可以選擇不更新,而如果更新了再進入遊戲,就會發現自己所在的港口面積擴大了。
這個擴大指的是空氣牆的範圍擴大了,以前陸地上能夠活動的3D範圍僅僅只是港口方圓1公里,如今卻可以離開港口,在周邊2、3公里範圍內活動,並且這個範圍越來越大。
……
方舟世界,大阪港。
原本這裡只是一處荒無人煙也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港,如今卻是形成了一座規模不小的繁華海港城鎮。
一眼望去,碼頭上車馬川流不息,人來人往繁忙無比,上百艘各式海船停泊在港口,各類礦物、建材、彈藥、工業成品等物資不斷裝運上船或是解除安裝下來運至港口城鎮後方的工業廠區。
港口兩側,分別聳立著五座巨大的船塢,一些船塢內破爛不堪的武裝船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不斷修補翻新,而另一些船塢內,一艘艘大大小小的新型海船同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無到有奇蹟般的被製造出來。
60倍的生產效率,以及各種相關文明科技和技能加成,使得方舟世界裡這樣的工業奇蹟隨處可見,港口裡的玩家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這是最新設計的中型武裝商船,貿易和運輸兩用,介於官方標準定義的驅逐艦巡洋艦級別之間,按照我們自定義標準,屬於龍騎兵級……”
“按照遊戲官方的船隻基本效能評估,該船的橫帆動力為96,縱帆動力15,槳動力8,載重量1455噸,滿員水手數90,轉向度6,船耐久4670,帆耐久 2790,炮位16……”
最東邊的船塢內,一群人駐足於一艘正在被快速建造的鉅艦之下,一名身著奇裝異服的侏儒玩家正透過遊戲內部語音系統介紹著當前這艘艦船的各項效能。
一番介紹過後,人群中為首的形象身材酷似方傑的玩家問道:“阮教授,您是船舶製造方面的專家,為什麼不製造更加先進的蒸汽動力船隻呢?點亮蒸汽機相關技能樹應該不難吧?”
“是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