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玩家會問:一款沒有敵對NPC勢力的單機策略遊戲,玩點到底在哪?
這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君不見《文明》、《模擬城市》也能成為經典麼?
何況,還有個《戴森球計劃》可以搬運借鑑!
前世2020年以後,若論方傑玩的最久最痴迷的單機遊戲,恐怕非《戴森球計劃》莫屬了!
這款遊戲非常魔性,雖然沒有任何戰爭概念,也沒有聯網概念,僅僅只是一款模擬建設的單機遊戲,卻能讓他沒日沒夜的肝了好長一段時間,甚至為此茶不思飯不想,每天一有空就像進去搞建設。
一個能讓他這種骨灰級玩家都痴迷的遊戲,估計一般的小白玩家也很難抵擋。
《戴森球計劃》的遊戲目標,就是遊戲的名字——從一窮二白開始,親手打造巨大的戴森球!
所謂的戴森球,喜歡科幻的人應該都知道,原本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即用太陽能風帆包裹住恆星,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
可想而知,戴森球的整個工程有多麼浩大,相當於是造了一個比太陽體積更大的人造天體,是當下人類文明不可能完成的宇宙級工程。
現實中不可能,那就遊戲裡完成,這也是最讓人痴迷的原因。
玩家需要先在一顆類地衛星上,建造各種基地設施,從最初的挖礦、採石、伐木開始,逐步建立工業產品生產線,然後將其自動化,同時不停地攀科技,研製、合成併發射太陽能風帆,最後將一個恆星給包裹起來。
期間光在一顆行星上開發還不行,還得去其他的行星採集資源,甚至隻身飛往其他的星系發展。
這樣的從無到有,從細微小到極致大的建設發展路線,具有極大的積累感和成就感,而且和別的模擬建設類遊戲不一樣的是,這款遊戲非常考驗統籌能力和佈局能力,合理規劃才能事半功倍,任何一個小錯誤或者小偷懶,都可能會導致效率驟降,並造成資源極大的浪費。
總之,這是一款看似簡單,任何玩家都能輕易上手,但要玩的好,要追求高效,其實很考驗智商的遊戲,且非常耐玩,畢竟遊戲目標是打造恐怖的戴森球,真的是一個痛並快樂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遊戲是國產的,是重慶柚子貓遊戲公司開發製作的,該公司只是2018年成立的小公司,卻能作出這樣經典的遊戲,真的是必須得點個贊!
這也是為什麼在看了《統治》原作的遊戲背景後,方傑有非常強烈的衝動,想要弄一款類似背景遊戲出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前世的《戴森球計劃》遊戲是純3D的,非常吃配置,而且是端遊,一般的電腦根本帶不動,所以今世也不可能全完照抄過來,只能說把相關的遊戲機制和玩法借鑑過來,改成適合在手機上玩的遊戲。
比如整個科技樹、升級路線、材料合成什麼的,都是可以借鑑過來的,但3D建模、特效、太空飛行啥的就算了,直接拿2D貼圖解決,甚至只是用圖示來表示就行。
就像後世很多《傳奇》私服手遊,連2D的人物、怪物貼圖都省了,直接做成了文字圖示遊戲,標個名字代表一下就算完事,但由於抓住了《傳奇》的精髓玩法,同樣能吸引眾多玩家入坑衝錢。
今世《統治》這款手遊,基本上也是這個套路,並沒有什麼違和感,與其說它改編於原作,還不如說是改編於《戴森球計劃》。
《統治》1.0版本,本質上就是一款2D版的《戴森球計劃》。
方傑相信,連見多識廣的他都無法抵擋的遊戲,其他玩家們更加不可能抵擋的住,並且絕對夠玩家們消磨好長一段時間了。
而等玩家們好不容易把戴森球造出來了,估計那會兒《統治》2.0版也早就開發出來了,智慧手機效能和網路狀況更好了,到時候就換成聯網模式,從經營策略升級到戰爭策略。
甚至有可能的話,以後3.0版本可以改成3D遊戲,4.0版本改成《EVE》那樣的沙盒手遊,5.0改成VR遊戲,最終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元宇宙出來。
這樣隨著遊戲的不斷升級,每次又能帶動新款手機的銷量,而且還必須得用華為手機或者鴻蒙系統支援的智慧手機玩,這樣不光遊戲口碑有了,移動端的佈局也順帶差不多完成了,一舉兩得!
而且,遊戲不光可以做成手遊,還能做成端遊!
如果說國內市場目前正在打造仙俠宇宙的話,那麼國際市場,打造的就是以戴森球為核心的科幻宇宙,甚至說不定以後戴森球這個科學幻想還能成為現實。
前世新晉全球首富馬斯克講什麼“火星計劃”,之前方傑還覺得人家牛逼比他吹的大。
現在他忽然發現,自己也能吹個更大的牛逼,乾脆來個“戴森球計劃”好了,絕對比馬斯克更拉風啊有木有?
前不提這些暫時沒譜的事情了,還是說回到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