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是一款很垃圾的單機戰爭策略遊戲。
當然,這指的是在STEAM上的本尊原作,其評分極低,幾乎無人問津,即便前世玩過眾多遊戲的方傑,今世也是頭一次聽說這款遊戲。
《統治》原作的故事背景和情節頗為老套:在不久的未來,也就是2056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有的國家統合成一個名為“自由聯合國”簡稱“.U”的統一政府。
這時地球進入了黃金時代,開始對地球周邊的星球展開拓展與殖民。
不過快速的發展總是會留下些後遺症,隨著一系列恐怖分子的自殺式襲擊帶來的各種動亂,自由聯合國開始變得鬆散不堪,各派別之間互相對立,有部分成員國甚至脫離.U。
一時間,世界各地不斷傳出內戰與邊界紛爭等訊息,一個秘密組織“魅影同盟”出現並開始起義對抗.U的統治。
魅影同盟認為對奪取.U在地球的地位,就必需切斷對地球的能源供應,因此,他們發動了對那些負責為地球供應物資的星球的戰爭……
一看這遊戲背景,就知道遊戲策劃是結合了2001年之後的現實背景,然後很隨意地魔改架空一下,把背景時間放在了整整50年之後,於是一款看似高大上,但其實很沒有誠意的科幻戰爭題材遊戲就這麼誕生了。
遊戲的核心玩法,就是策略經營那一套,類似《三國志》系列戰爭策略遊戲,無非就是換了個科幻戰爭的面板。
但要說它是科幻戰爭吧,實則只是個2D陸地戰爭,而且還是末世戰爭,裡面的科幻元素不光少,而且還很拉胯,工廠建築純粹的廢墟復古風,人類已經進入星球殖民時代了,居然還在用火力發電廠。
總而言之,這遊戲無人問津是有其道理的,玩家們並不傻,是不是誠意之作,一上手玩半個小時基本上就清楚了。
不過這款遊戲的遊戲背景,倒是給了方傑一些策劃靈感,覺得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大幅魔改,做成一款經典耐玩的遊戲。
當然這並不是說方傑的遊戲靈感枯竭了,不得不找了一款這樣的遊戲進行魔改。
相反,就是因為靈感想法太多太雜了,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做什麼遊戲好,好像什麼遊戲都可以弄一下,但又不是很有那股子非做不可的衝動。
然後過年期間,閒來無事無意中在STEAM上面瞟到了這款遊戲的背景介紹,讓他瞬間有了很想要做這類題材遊戲的衝動,於是擇日不如撞日,當即就寫了一個差不多背景的遊戲策劃案出來。
雖然這套策劃案的遊戲背景和遊戲型別起源於《統治》,但遊戲內容卻完全是天壤之別,或者直接可以說就是兩款不同的遊戲。
所以說是改編,其實指的是端遊改成手遊,遊戲本身還是原創遊戲,自然也沒有必要購買《統治》的改編權。
能讓方傑和他的沸騰遊戲當作年度國際大作的遊戲,自然不是什麼普通的戰爭策略遊戲,如果有人覺得頂多就是前世《率土之濱》那樣的手遊,那就大錯特錯了。
正常的戰爭策略遊戲,其實區別都不大,就是改換一下游戲背景,然後看誰的細節做的好,其核心機制和玩法都一樣,無論是三國題材的還是日本幕府題材的,或是科幻題材、現代戰爭題材,套路都是差不多的。
想要在策略類遊戲出頭,做一款爆款遊戲出來,其實很難,這類遊戲雖然有人玩,但並非主流,玩家粘性也不強。
因此,方傑所策劃的這款《統治》遊戲,無論是對比今世還是前世,無論是遊戲型別還是遊戲機制,都有不少創新,也是當下這個時代的特殊產物。
首先,《統治》這款遊戲的定位,依然是策略遊戲,但遊戲背景概念已經真正意義上升級到了星際殖民時代。
即玩家策略經營的不是一個基地,也不是一座城池,甚至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顆行星!
準確地說,是一個星系!
遊戲背景設定,玩家是一名星際殖民時代眾多普通農民farmer。
這個時代的殖民概念,並不是人口殖民,而是能量資源殖民。
星際殖民時代的農民,日常工作已經不是種田養魚了,而是前往其他無人星系殖民開荒,
任務就是完成對一個星系的殖民開發,收集整個星系的能源,為人類升級下一階段文明做準備。
一個星系,就相當於地球時代的一片魚塘。
這樣的“魚塘”,光是整個銀河系有1000多億個,更別說河外星系了,所以開荒人手嚴重不足,只能一個星系派一個人過去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