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全景技術的原理很簡單,無非就是以第一人稱為視點和中心點,將需要觀察的景象全方位拍好照片,然後建模一個看不見的透明球體,將這些照片貼圖到球體內測表面,最後處在這個球體中心位置的人,就能夠上下前後左右三百六十度無死角觀察自己所處的整個場景了。
這項技術在設計專業裡只能算是一個邊角料技術,不是什麼很高深的技術,連搗鼓出這個技術的博士生,也只是將其當成了玩具。
只是這麼一個簡單如同玩具一般的技術,如果運用到合適的地方,卻能發揮很大的作用,甚至像前世一樣,居然還能被炒作成一個高大上的概念。
在一次去學校打卡的時候,方傑恰好看到了這項技術,然後立馬就意識到這個技術不光可以用來做遊戲,也可以讓使用者足不出戶,直接在網上全景看房,不僅為使用者和地產公司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成交率。
本質上,這就是一種網際網路+的運用,即以網際網路及其相關技術為助推器,推動其他傳統行業升級發展,提高業務效率,創造更多的收益。
不過,這項技術的推出,只是順手的事,方傑並沒有在這上面耗費什麼時間精力,他也就跟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了一嘴,然後下面的人就充分領會指示精神,將其正式商用了。
而之所以會提一嘴這事,還是與沸騰集團年會和沸騰產業園一期工程完工有關。
在這次年會上,方傑宣佈了集團員工住房分配方案,由沸騰地產具體負責相關分配工作。
沸騰小區一期工程,就建造了容量足足有3000戶的家庭住宅和可容納600人的單身公寓,可以想象一下,數量超過100棟的住宅樓成片地林立在產業園東南方向一帶,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壯觀場景!
這樣規模的住宅小區,按照行政區劃分的話,已經不能稱之為小區了,而是街道辦事處的編制了。
但即便如此,依然不夠。
不光住宅不夠,建設用地也不夠,所以這片住宅區只是佔據了沸騰產業園的一小片區域,也就是員工單身宿舍坐落在產業圓內,而家庭住宅樓則是在產業園外另外買了一大塊地皮安置。
至於住宅不夠,後續還有二期、三期……無限期工程,反正只要有錢,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
在住房分配和銷售上,方傑採取了多種模式供員工們選擇。
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內購福利房,即價格基本上就是建造成本價,每平米售價也就1000塊錢左右,遠低於市場商品房價格,而且員工們自己出一部分錢,公司還會根據員工的職稱級別,給予相應的補貼優惠,並且還為所有員工提供相應的住房低息貸款。
但這種低成本的房子,房產證是集體性質,名義上產權歸屬集團公司,房子只對內銷售,經沸騰地產稽核批准後,允許員工內部轉賣,但禁止對外轉賣,即便員工離職了,也是如此。
這類房子適合那些短期內拿不出太多錢,但計劃長期甚至打算一輩子在沸騰集團工作的員工的剛性需求。
此外還有純市場化的商品房,產權歸員工自己,擁有自由買賣的權利,補貼也會發放,但房價是內購福利房的三倍,基本上與市價持平。
也可以租房,租金按照廉租房的標準每年繳納一次。
還有免費入駐的四室一廳員工公寓,傢俱電器一應俱全,連水電費都是免的,不過員工公寓是四人合住一間,適合剛大學畢業剛入職的年輕員工。
總而言之,整套住房方案滿足了不同階層員工的生活所需,唯一的問題就是數量太少,目前不可能滿足所有員工的住房所需。
不過住房補貼是按照工作年限來的,越晚買房,拿到的公司住房補貼就越高,當然話又說回來,房價增長的速度肯定是遠超於補貼增長速度的,所以還是越早買房越划算。
而且沸騰的員工們,也不差錢。
於是,3000多套房子,不光瞬間被一掃而空,還不夠,需要爭搶,需要找上司憶苦思甜、威逼利誘,才有可能獲得第一批入住沸騰小區的資格。
方傑雖然在大家最期待的年會福利抽獎環節中,拿出了100套房子作為獎品,但杯水車薪,依然不夠,甚至當場不少員工直接叫囂——誰稀罕你的抽獎,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拿到房子,花錢也願意啊!
房子當然到處都有,他們稀罕的房子,只是特指沸騰集團自己建造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