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爭》不是一款很友好的遊戲。
這個不友好,不是指遊戲操作難度大,遊戲不好玩,而是這是一款驚悚生存遊戲,玩家需要根據個人的道德準則做出艱難的決策。
遊戲背景設定在一個戰火連連的現代世界,遊戲的視角,從一個正在被圍攻的城市中求生存的平民身上開始,是從全新的角度讓玩家體驗身處戰爭的感受。
平民有自己的職業,遊戲會根據玩家的遊戲進度和成就,逐步解鎖各種職業角色,賦予一些職業特徵,比如廚師、教師、醫生、修理工等,在某一項生存技能上會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很有限,依然需要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遊戲機制,是按照日夜循壞的步調展開,分為白天和黑夜兩個時間段。
白天時間段,避難所外有狙擊手阻止玩家離開,一旦出門,就會遭遇狙擊手的秒殺,因此玩家的主要遊戲任務就是在避難所的建設和維護上,如:建造工具臺、鍛造物品、交易、照顧倖存者等。
晚上,畫面會從避難所切換到城市地圖介面,玩家可以在地圖上選擇一系列獨特的避難所副本進入,在場所中搜集能讓自己生存下去的物資,但這個過程中,玩家的行為會讓NPC作出相應的反應。
比如遊戲里老兩口所在的場所,就是新手資源副本之一,玩家是否選擇搶走老兩口的生活物資,由玩家自己決定,遊戲並沒有強制性的劇情。
玩家可以選擇搶走平民的物資,讓自己生存下去,然後遭到道德良心的譴責,或是沒心沒肺地繼續搶下去,只當作是一款不用揹負道德枷鎖的遊戲來玩。
也可以在惻隱之心下放棄這種不道德的行為,但自己就有可能餓死,至少會活得更加艱難,並且即便堅守了道德底線,也並不會讓NPC所有感激,或者說不會觸發什麼隱藏劇情獲得遊戲獎勵。
這個邏輯很好理解:東西本來就是人家的,去別人的家裡,不搶東西是天經地義的基本行為準則,何需額外鼓勵?
無非是戰爭狀態下,人類在生存的考驗面前,這種道德底線很容易被突破罷了。
因此在這款遊戲裡,到底是竭盡所能保護避難所裡的每一個人,還是為了長久生存做出必要的道德犧牲,玩家必須在良心的叩問下做出生死抉擇。
或許,戰爭中沒有所謂的好決定或壞決定,生存就是一切,玩家必須儘早認清現實。
當然,如果有玩家因此認為自己可以大搶特搶,那同樣錯的離譜。
避難所副本里並不全都是人畜無害只會哭喊躲避的老人,如果是去到一個正常的家宅,對方年富力強,甚至還有兄弟姐妹住在一起,玩家一旦開始翻箱倒櫃,就會遭到他們的圍攻。
這些人也是平民不錯,可泥菩薩還有三分火氣,就像真實場景中,戰爭中你餓的不行了,跑到鄰居家裡,當著鄰居的面拿走他們的口糧和其他物資,你覺得對方是會說“不客氣,隨便拿”,還是會先警告,然後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全家上來跟你拼命?
這個時候誰還管你是不是鄰居或者熟人,你不仁,他們就不義!
有惻隱之心的可能只是把你打出門,但也不排除人家怒火攻心之下直接把你打死為止,再把你的屍體直接從陽臺上扔下去,戰後頂多給你報個失蹤人口,不會有人在乎你是怎麼死的。
當然相應的,遊戲裡的拾荒者偶爾也會在你趁夜出門淘物資的時候,摸進你的家,拿走你辛苦積攢的物資,如果你在家,雙方也會打鬥一番,然後要麼成功趕跑這些已經變成強盜的平民,要麼被打傷,讓對方搶走一部分物資。
除此之外,NPC鄰居也會經常來玩家所在的避難所求助,玩家可以選擇幫或者不幫。
幫了,體力耗盡並且可能會受傷,但會收穫一些鄰居的好感和一些可能的物資感謝,不幫,也沒啥懲罰,還是那句話:看玩家自己的道德選擇。
這款遊戲之所以有很強烈的代入感,就是因為如此了。
NPC的反應和遊戲裡的獎懲機制,都是模擬真實的現實,幫人不一定有好處,不幫人也未必有懲罰,老人、小孩們無力反抗,青壯們則會打得玩家懷疑人生,甚至在一些武裝團伙駐紮的樓房裡,你敢東摸西摸,人家連警告都不會,直接一槍斃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