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吃完午餐後洛泉只是刷了會兒手機,就已經到了上課的時間。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洛泉可不打算遲到,早早地就進入教室就座了。
因為語言學這門專業比較冷門,選擇這門專業的學生也比較少所以安排的教室大多是那種幾十個平米的小教室。
而大課教師一般都是在那種階梯式的教室裡上課,那種就很有大學範兒了,像這種在小教室裡上課讓洛泉頗有一種還在讀初中的既視感。
教室裡的同學也是來自世界各地洛泉望了一圈,只看到兩個黃面板的亞洲人,她也吃不準是哪個國家的,所以也就沒上去搭話。
不過這樣的好處就在於班級裡沒人認識她,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正常一些。
當然,長相漂亮的女生通常也更容易獲得男生的關注與青睞,恰好在這個班級裡,洛泉是唯一的一個女生,簡直就是狼多肉少。
也幸虧老師來得及時,要不然有好幾個躍躍欲試的白人男生都已經準備找洛泉搭訕了。
這位來自美國的德語老教授身形異常健碩,估計有一米九幾的個頭,臉紅脖子粗,從微敞著的t恤衫領口裡還能看到幾縷蜷曲的白色胸毛,標準的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模樣。
在東京大學任教的他一點也沒有要考慮本地學生的意思,也或許是看到班級裡沒幾個亞洲人,所以開口就是一串連珠炮式的美式英語,邊說一邊揮舞著他那汗毛密佈的大手。
曾經的她英語水平勉強可以和普通美國人作簡單的日常交流,那些常用的詞彙也基本能寫會說,但是想要跟上這位教授的步調就略顯得有些吃力了。
好在洛泉提前在商城裡兌換了英語專精的天賦,這筆開銷甚至比提升她的唱功還要便宜。
看到這麼實用的技能每項還不到500熱度值,洛泉就把英俄法德意這五種世界主流語言全都兌換了。
後果就是洛泉的腦袋突然多了四種語言,瞬間就彷彿有四個話癆在她的腦海裡吵架,無數的詞彙和語句衝擊著她的腦神經,導致後面的好幾天她的精神都有些萎靡不振。
不過等捱過這幾天後,洛泉發現自己竟然不知不覺已經將這幾種語言融會貫通了,而且達到了同聲傳譯的水準,幾種語言隨意切換毫無壓力。
德語老教授的語速雖然很快,而且有些用詞相當生僻,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很少有能夠完全聽懂的。
好在洛泉從系統那裡兌換來的語言專精沒沒摻半點水份,教授說的話在她聽起來和直接說中文沒有太多的區別。
開學第一堂課,這位名叫弗朗斯特的教授簡單地向同學們介紹了一下這門課程設定的意義也就是學習德語史的意義,進而向深處延展,介紹了語言學的意義所在。
用他的話來說,語言學和一個人掌握多少門外語沒有半點關係,如果你真的掌握了十幾門外語,頂多只能被稱為學語言家,而不是語言學家。
真正的語言學家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物件,探索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等與之相關的問題。
而學習語言的發展史是每個語言學入門者的必經之路,大學四年的學習基本都只是讓你入個門而已,想要真正深入研究語言學,必須要先去考修士,也就是華夏的研究生。
總而言之,語言學是一門複雜而枯燥且需要長時間苦心孤詣的學科,而且就業前景非常不好,真要是四年畢業,那點水平估計也就去當個外語老師,除非是繼續進修,才有可能在學有所成後進專門的研究所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