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棲燕樓的嫣蘿姑娘,我聽說是因為她極喜歡你那句,事了……事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阿虎唸了半天沒念出來,被李白白了一眼。
“對對對,就是這句!”
阿虎衝李白興奮地豎起大拇指道。
“這嫣蘿姑娘又是誰?”
李白問。
“棲燕樓今年的花魁嫣蘿姑娘你都不知道?”
阿虎一臉震驚地看著李白。
不過看到李白看向他時那種“你是白痴”嗎的眼神時,他忽然一拍腦袋道:
“哦,我都忘記了,你才五歲,不可能常去那種地方的。總之就是因為這位嫣蘿姑娘很喜歡,而喜歡這位姑娘的書生小白臉又很多,一下子就在那幫文人的圈子裡傳開了。”
李白聞言點了點頭,只覺得如果是這樣,那倒是解釋得通,有名人幫你背書,傳播速度肯定要快很多。
“不過我還聽說,這首詩雖然傳開了,但罵你的也有很多,有說你沽名釣譽的,有說你故弄玄虛的,還有說你詩裡一股匪氣。罵你的人跟誇你的人,差不多一半一半吧。”
阿虎又接著道。
“無所謂,讓他們罵吧。”
李白對此卻是毫不在意,在他看來若全是誇的那反倒有問題了,這樣有人罵有人誇,才能真正引發討論。
用後世的話來說,不管紅與黑,這都是流量。
……
兩人說話間,很快就到了朱雀街。
以往的朱雀街,這個時候其實人不會太多,但今天卻是有些不一樣。
巳時還沒到,街道兩旁的酒樓茶肆便已經坐了不少人,那街尾原本無人問津的燒餅鋪子前,此時更是擠滿了人。
有人拿紙筆對這門板抄錄的,有指著門板品頭論足的,有等著巳時放出第四塊門板的。
更多的還是在酒樓茶肆等著下人送紙條過來的。
畢竟大熱天的,這些才子名流們都不願意在街上傻傻地站著。
而這其中,關於這首詩討論最熱烈的地方,其實還是在金枝坊內的各處青館中。
畢竟,這裡平日裡就是才子雅士的聚集地,更不要說這種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