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漢鼎曾經在湖廣地區和張獻忠作戰,對當地很是瞭解,哪些地方軍戶多,哪裡軍戶心向大明,都瞭如指掌:“大人,下官曾在湖廣任職,對當地軍戶頗有了解,大人信得過,下官可以去湖廣地區給大人招兵買馬。”
秦楚對許漢鼎還有這本事,不由得刮目相看,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立即命令從庫房中拿出兩萬兩白銀,讓他帶上去湖廣,用這些銀子吸引更多兵馬來投。
許漢鼎對秦楚千恩萬謝,秦楚能夠給他兩萬兩白銀,由此可見秦楚對他的信任,他帶著秦楚命令去找朱由崧領取銀子,朱由崧現在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許漢鼎找他要銀子,立馬就給他,許漢鼎看著兩萬兩白銀,卻犯愁了,這些銀子怎麼帶啊?
關鍵時刻,兵部終於凸顯出其作用,劉大眼,武韓,許龍飛三人終於派上用場,秦楚命令三人協助許漢鼎,三人各自回到軍中,向主將請兵,說是去湖廣地區招兵,招到兵馬後,可以迅速補充軍隊,使得每一隻軍隊都可以滿編。
各軍主將聽說要招兵,趕緊派兵支援,三人帶著近百人隊伍回到兵部,然後集體找到許漢鼎,表示願意為許總兵分憂解難。
許漢鼎看著三百多將士,心裡大喜,他在徽州府軍掛職總兵,但這個總兵沒兵沒權,封地也沒有,今日看見兵部帶人來協助,這感覺就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他立即帶上三百人隊伍以及兩萬兩白銀,踏上去湖廣路上,這三百人隊伍裡面有三個內務部官員,他們以通鋪士兵身份潛伏在其中,一旦發現許漢鼎有脫離徽州府控制,立即表明內務部身份,請求兵部三位郎中處死許漢鼎。
許漢鼎計劃第一站是湖廣黃州府,這裡軍戶多,清軍和明軍在荊州府反覆爭奪,這裡處於群龍無首狀態,雖然有大部分軍戶逃亡,但是剩下軍戶人數還是非常可觀。
這隻軍隊從徽州府直接向西進入江西九江府,然後從九江府進入黃州府,在他出發後不久,秦楚也立即帶上侍衛隊和城防軍李非部,高田部跟上,反正各軍各部任務已經分配下去,秦楚在徽州府也無所事事是,還不如去外面打打秋風。
隨著各部兵馬紛紛出城,黟縣城內顯得空蕩蕩的,七部門只有漁夫,黃紹山和花三娘在城內,軍隊也只有鐵峰城防軍在駐守,這個時候黟縣城防最為空虛,但也是最安全地方,周圍沒有清軍,城內也是其樂融融,大量百姓去城外田地耕種,抓住任何時機播下種子,以換取秋季豐收。
劉良能和聆聽陽兩路兵馬很快就收復池州府和寧國府,雖然收復兩府之地,卻見不到半個人影,這兩地已經被打孔,聆聽陽和劉良能留下少數兵馬駐守城池,然後揮軍北上和其他諸軍,一起對安慶府和廬州府進攻。
安慶府清軍主力已經被白裡翁葬送在池州府,只有他一人逃回安慶府,安慶府人口眾多,但是支援他人卻很少,下屬幾個縣城更是緊閉大門,其中太湖,懷寧等大縣當地清軍任命官吏丟下城池,紛紛撤往太平府等地,白裡翁在池州府東拼西湊,終於湊足一隻七千人雜牌軍,駐紮在懷寧,防止明軍從懷寧攻入安慶府,他也派人向李棲鳳求救,李棲鳳在太平還有數萬兵馬,但是信件還沒有送到,明軍已經打上門來。
銅陵軍和徽州府軍同時進攻懷寧縣,銅陵從從西門進攻,徽州府軍從東門進攻,白裡翁在城中疲於應付,在明軍兩面夾擊下,清軍在城牆守軍在城牆上對著明軍發射弓箭和火銃,明軍在第一波攻城收到些許損失,但是隨後調整戰術,尤其是徽州府明軍,再一次拿出勇氣和清軍對射,在明軍猛烈進攻下,在城牆上清軍被死死壓制,明軍在弓箭手和火銃手掩爬上城牆,很快就攻佔西城牆和東城牆,佔領城牆手,西門和東門很快就被開啟,由雜牌組成的清軍,在城門被攻破後,兵敗如山倒,被打的連連後退,白裡翁八艘過來的銀子全部分下去,試圖鼓舞士氣,和明軍決一死戰,清軍在銀子和生命面前,很快做出正確選擇,不是逃跑就是就地投降,沒有人多看銀子一樣,白裡翁見軍隊已經崩盤,在明軍還沒有完全進城,連忙帶上一馬車銀子,從北城牆一個不起眼側門悄悄撤走,他要帶上這些銀子去太平府,祈求在李棲鳳軍中求得一官半職。
懷寧縣被明軍攻佔,明軍繼續像安慶府其他州府進攻,安慶府其他各縣望風而降,更有知縣帶上全縣戶口冊投降明軍,安慶府全境很快就被明軍佔領,各地百姓見明軍打回來,也並無多大欣喜之情,對他們而言,不論是大明,還是大清,只不過是換個活法,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徽州府軍發出告示所打破,徽州府軍各軍深入到各地,只要是有人地方,他們都回去宣傳徽州府分田分地政策,徽州府現有百姓不過數萬人,還有大量空地沒有分配,安慶府百姓看見告示,紛紛奔走相告,三天之內,就有三萬多人願意跟隨徽州府軍前去徽州府,聰明的人知道清軍肯定不會輕易讓明軍佔領安慶府,不久後清軍會打回來,清軍打回來屠城之舉數不勝數,所以越來越多百姓願意跟著徽州府軍回到徽州府。
但是銅陵系將領不一樣,他們知道池州府和寧國府已經是百里無人煙,他們必須要在安慶府站住腳,金聲再出發至極就命令安慶府由吳阿楠佔領,更北邊廬州府由關培傳佔領,在打下安慶府後,明軍立即進攻廬州府,廬州府地理位置重要,往北邊是鳳陽府,鳳陽府是朱家龍脈之地,也是明朝中都,但是此時鳳陽府龍子龍孫被殺的血流成河,但是作為中都,鳳陽府面積非常大,下屬五州十三縣,分別為壽州,泗州,宿州,潁州和亳州,鳳陽府人心向著大明朝,只要攻下廬州府,明軍還可以吸引鳳陽府軍民來投。
進攻廬州府前,銅陵明軍和徽州府明軍出現一次嚴重毆鬥,兩軍前鋒在為誰打頭陣而爭論,打嘴炮誰也打不過對方,最後竟然直接動手,還在沒有使用武器,都是赤手空拳互毆,最後是徽州府軍技高一籌,打的銅陵軍滿地找牙,進攻廬州府前鋒任務由徽州府明軍擔任,徽州府軍也不負眾望,第一戰就攻克舒城,佔領廬州府中心地帶,佔領舒城後,徽州府軍內部也出現矛盾,馬錫和王獻兩人想繼續打下去,但是聆聽陽和劉良能卻根據現實情況,反對繼續佔領廬州府全境,因為根據情報部官員傳回來情報顯示,在太平府李棲鳳部,已經開始調集軍隊,像是要進攻廬州府,請在廬州各部密切關注從天平復而來的清軍,防止內清軍打一個措手不及。
而狼喉營幾個千總對此沒有發表意見,他們跟在諸軍後面,遇到戰事就積極配合,打下一地,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在當地招兵買馬,招兵買馬格外順利,因為有內務部,兵部和參謀部幫忙,打下安慶府,狼喉營就從兩千人擴充到四千人,擴充兵馬中有一般是原明軍軍戶,還有一半是不願意給韃子做順民百姓,以及部分俘虜和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