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聽說我是神探> 562 藝術的生命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62 藝術的生命力 (1 / 2)

這波領導視察猝不及防,但就不妨礙大家振作精神。

一定程度上,領導的重視也代表著咱們民歌節的推廣力度,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國家亦愈發重視了。

鄭導在舞臺下陪同介紹著前期準備工作,領導則對此次西陝新民歌節表示了極高的期許。

“現代人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升,我們要結合時代需求進行創新,讓咱們西陝新民歌成為老少皆愛的文化藝術。”

鄭導頻頻點著頭,可惜因為沒準備,也沒提前帶個筆記本,深表遺憾。

見領導遲遲未動,大傢伙就知道,這分明是在等那波臨時到不能再臨時的節目磨合。

即便主責不在他這,鄭導仍舊不由的暗暗抹了把汗,只希望一會兒這場“首演”,茲要能看的過去點就成。等送走這波後,咱再怎麼慢慢磨都沒問題。

而臺上,並不似大家想的那樣一句一句排練過去,不知周南和這五個老爺子怎麼溝通的,反正只能看到老幾位越聊越眉飛色舞起來,完全不見初時的拘謹。

實際也真沒啥好拘謹的,華陰老腔歷史悠久,從西漢開始,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起初就是漕運工人的號子歌,原生態本就是其最大的特徵之一。根本不用多想,“喊”就完事兒了!

周南嘴裡說著半小時,其實根本沒用了十數分鐘,他就提議和老先生們“試上一試”。

老先生們身經百戰,走街串巷大大小小演出無數,哪能怯這個場,直接就應了下來。

正所謂,一個敢說一個敢幹。於是臺下屁股這邊屁股還沒坐熱乎呢,就見上面條凳架勢已經擺了起來。

鄭導這會兒就不是暗暗抹汗了,而是明晃晃的擦了一把。祖宗哎,要不要這麼隨意,十來分鐘,您就是吃碗麵也比這久得多吧?

無人在意,甭管草率不草率,在棗木塊使勁地敲擊著長凳聲中,張老爺子的“吼聲”已經出來了!

“八百里秦川

千萬裡江山

鄉情唱不盡

故事說不完!”

老先生的聲音豪邁中帶著滄桑,一如八百里秦川的歷史厚重。地道的腔調,一下子就將聽眾帶到了情境中。

光這股子鄉音,得勁!不用說那股子精氣神兒,更得勁!

其實即便是“當地人”,臺下不少領導也是第一次聽華陰老腔,尤其是這種面對面的演出,衝擊力非常強。

鄭導餘光掃到這一幕,提著的心卻並沒放下。

不同於公務繁忙的眾領導,他是專門搞民間藝術這塊的,對西陝各地劇種都有一定的瞭解,不至於被衝擊。所以他知道,老先生們的發揮就是日常表演時的發揮,頂多換了首新詞兒,味道絕對正宗,但相反的,這也意味著,接下來接唱的這位,不能讓大家出戏,否則將功虧一簣!

換任意一個西陝人,難度係數可能都不高,但這位可是純正的京都人,光是口音一項,怕是想不出戲都很難。

鄭導很糾結。儘管他也不知這糾結究竟從何而來。但甭管多糾結,該來的終還是來了。

同五位老先生一樣,周南也沒拿話筒,當然不同的是他沒拿樂器。

因為華陰老腔所使用的樂器和道具都是自制的,月琴、板胡、底胡、梆子、鍾玲、馬號、鉤鑼架子、木凳、木塊...他自覺玩不轉,還是老老實實唱歌吧。

“華陰老腔要一聲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