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在公主別院休養的柳青被皇帝一紙詔書召回了京城。
這一次,是要給他爵位。
本來朝廷沒有想過要給他爵位,柳青自己也沒想過要爭取,因為完全沒有必要。
但是,隨著柳青在大草原的事蹟以一種脫離真實的方式被流傳開來之後,禮部侍郎突然就提出來要給柳青一個爵位,來表彰他立下的大功。
這個倡議得到了多個朝廷大佬的同意。
然後在究竟給予侯爵還是給予公爵上面,爭議了幾天。
最後定的還是一個公爵。
因為是帶著北原州歸順大虞,直接就給了他一個北原公的封號。
同樣的,世襲罔替。
駙馬屬於皇親國戚,只要混得不是很差,到晚年封侯的機會很大。
不過不屬於開國侯爵,沒有世襲罔替的資格,只能止於自身,不能傳襲下去,更像是一個榮譽。
柳青一個駙馬能夠在和平年代拿到這麼一個世襲罔替的爵位,而且還是公爵,也算是奇蹟了。
不過柳青對這麼一個爵位並不熱心。
他明白那些朝廷大佬們的想法。
第一個,是在向他示好。
第二個,就是遏制他的成長。
掙得一個世襲罔替的公爵,本身就是極大的榮耀,甚至連進入史書列傳的資格都有了。
授予他這樣的爵位,那絕對是一個大人情。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進一步的斷了柳青做官的路。
封賞公侯,那就意味著榮退了,什麼實權職務都不會再有。
當駙馬的時候,遇上特殊的情況還可以啟用一下。
當上了公爵,基本上不會有那樣的機會了。
功高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