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商機誰都能夠看得出來,這個屬於剛需,比紙張和出版印刷的需求更大——至少在這個世界暫時是如此的。
這也是邱禮賓願意全力配合柳青的緣故。
柳青對這樣的合作當然不會排斥。
內宮監掌握著皇室所有的資產,有他們的全力配合,不管是人員的排程還是物資的排程都會方便很多。
對柳青來說,火柴廠只是一個幌子,他可以打著這個幌子來光明正大的生產火藥,這才是最關鍵的。
本來想著要再過一段時間再開始弄槍支彈藥,可是那一次遭遇襲擊,讓柳青改變了主意,決定將步子稍微邁大一點,至少也得給自己弄兩支防身的手槍出來。
——如果那一次襲擊的時候,自己手中有槍,一槍一個,就不用被那些歹徒給弄得差一點都活不下來。
現在合金材料也弄齊了,大規模生產那是不被允許的,可是他一個駙馬,加上是礦場總管,給自己弄幾支槍出來,並沒有多大的難度。
大不了分做幾個部分,讓不同的工匠做不同的事情,最後自己負責組裝。
不過他計劃中的火柴廠跟明燈工業的模式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在廠裡進行,而是準備採取代工模式,廠裡只負責一部分工序,其餘就打包給外面的人來做代加工。
主要還是現在只能用效率很低的手工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天能夠生產出來的火柴很有限,將工人都聚集在廠裡,工資先不說了,光是一個伙食費成本就不小了。
如果要賺錢,這火柴的售價就得提高,不利於推廣。
柳青的想法就是將一些沒有什麼技術難度的活派發給附近的村民,給他們適當的加工費用,按件計費。
火柴梗可以讓代加工的人自己來製作,這個東西不是什麼技術活,也扯不到技術流失,一個心細一點的農民就可以自行加工。
至於火藥——也就是塗抹在火柴梗前端的氯酸鉀、硫磺等混合物——那就得由建立在礦場的火柴廠生產,可以選擇生產好了再給那些代加工者粘上去,也可以由工廠的人獲得代加工者生產出來的火柴梗之後自行加工粘上。
火柴盒也是差不多的模式。
火柴盒沒有技術難度,可以交由代加工者加工生產,但是塗抹在火柴盒上面的赤磷,只能由火柴廠本部來生產以及加工。
這樣減少了工廠的工人數量,降低了工資支出,還保證了核心技術不會流失出去。
至於代加工者,鄉下人家很多找不到活幹的,特別是農閒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一個副業,能夠讓他們一天賺上十個銅板,他們都是樂意的。
不管是加工火柴梗還是糊火柴盒,都不是什麼力氣活,也沒什麼技術難度,心細一點就可以做到。
而且這種活老人婦女小孩都可以幹。
降低了工廠的成本,也可以給附近的農民增加一點副業收入,讓礦場在這附近的存在感更強一些,簡直就是雙贏的事情。
賀元聽到柳青這樣的構思,大為讚賞:
“駙馬想得太周到了!就按照這樣的模式來做。”
按照這個思路,他又進行了一定的補充——給火柴梗粘火藥以及給火柴盒塗抹赤磷的活,也不需要在火柴廠進行,可以交給皇宮。
大虞皇宮中太監宮女加在一起有兩萬多人,對皇室來講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財政負擔,會給他們找一些活幹。
以尚衣監為例,他們不只是承擔皇宮所有人的衣服,還會制一些衣物服飾到外面賣。
回馬嶺礦場的工作服都是尚衣監的宮女們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