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林文幾乎每天都出動機器人,帶著爪哇工程隊,幫他們處理碎石,修建公路。
楊總工透過研究發現,這些碎石可以作為極好的地基,將它們鋪平下來,就是厚達幾十米超級支撐。
只要處理得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不會出現地陷、開裂等問題。
而且,若是鋪鐵軌的話,更是直接節省了一大道工序,直接上墊上枕木,裝上鋼軌,就可以通車了。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交通中樞的新鎮,交通工程規劃提前開始了。
趙明公參與了進來,與他的老同學一齊做出了更好的方案——在充分利用原有交通路段的情況下,新建三個大型汽車站,兩個火車站。
把淮鎮上的火車站向前走一步,將終點站移到新鎮。
把淮鎮的公路也與新鎮對接。
這樣,東面通路就完成了。
再把西面通路建設完成,帝國東西就連線完成了。
往後,旅客若想從帝國東到帝國西,只用在新鎮換乘一趟列車就可以了。
而不是繞過大山,多走近千公里的路。
現在,只要等新鎮建起,這顆新的帝國心臟就將開始跳動了。
在林文的要求下,楊總工提前建立了一段簡易公路,以方便長山郡在大戈壁上的礦場破土動工。
這段時間,楊少虎已經協同長山郡勞工部招募了大約十萬多外來打工者,他做了巨大的努力來安置和組織他們,從中挑選了七萬多人成為礦工,加入了長山郡礦業公司。
其中一萬多人進入了長山郡煤礦。
這是由林文草創、煤礦專家畢雲濤精心打造的,在地下兩千米深的“露天”型煤礦。
在加入了一萬多生力軍和將近兩萬轉業分流的工人之後,這座煤礦月產量已經超過了一百萬噸,並且達成了“史上最低成本的超深井煤礦”的成就。
其開採成本只比真·露天煤礦高12%,超越了所有打井的煤礦。
長山郡的鋼鐵廠再也不擔心缺煤了,長山郡的居民用煤也再也不缺了,曾經封鎖長山郡煤炭的帝國煤業協會現在求爺爺告奶奶,長山郡也不買他們的煤了。
總之,長山郡在自力更生的道路邁出了一大步。
大戈壁上的礦場,就是第二步。
楊少虎已經派人多次勘探了,結果非常喜人。
不止是銅鐵煤鋁,還藏有許多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地質專家們正在緊張勘探中。
隨著道路的提前開通,楊少虎也就提前將這六萬多人派了過去,先期開採露天鐵礦,以緩解長山郡窘迫的經濟。
而密集型規模產業的建造也非常順利,林文直接給了一份非常詳盡的規劃,從產業佈局到發展方向,從工廠選址到生產細節,包羅永珍,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