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總工是帝國最知名的橋樑和道路專家,也是趙明公唯一的知心老同學。
他早已是半退休狀態,在長山郡大建公路之時,才被老同學請出來,幫他完成臨終前最後一個願望。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向來循規蹈矩的老同學,盡然給他玩起了套路。
楊總工在長山郡修了不知多少條路,又建了不知多少座橋,老同學生命的最後億秒還沒有走完,甚至有越活越長的趨勢。
臨終前最後一個願望,也變成了最後億個願望。
楊總工對此是又喜又氣,好在他也枯木逢春,在半退休狀態竟然又勇攀高峰,創造了堪稱奇蹟的長山郡的公路體系——
在極端複雜惡劣的地勢條件下,以最低的成本,完成了最漂亮的公路。
尤其是天魔坑那一段,兼顧了工程和藝術的同調,用最理想的方式解決了他世界首創的低地勢公路唯一的問題——排水。
天魔坑兩端的公路,普遍比地面低兩米以上,有長長的防撞坡和綠化植,道路上面是人行道和腳踏車道,完美地分離了機動車、非機動車和人行道,使得行人的安全係數大大提升,機動車也不用頻繁等待紅綠燈。
公路兩側有專門的排水渠,排水渠直接引向天魔坑,將積水排向那個深不見底的巨型溶洞。
天魔坑兩端的公路正好微微向坑中傾斜,水流自動向天魔坑排去,無須任何多餘的設定,楊總工用絕對精巧的規劃實現了極低成本的排水工程。
由於完美的設計,這裡甚至成為了長山郡的一處景點,在天魔坑的上方,還有一個專門用來拍照的懸空高臺——上面寫著林文親筆字:“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拍照五十。”
總之,一切都只能用完美來形容。
楊總工也憑藉這條完美的公路,再次獲得了世界葛雷爾藝術獎和帝國工程學終生成就獎,堪稱老樹開花的典範。
按理來說,楊總工也按退休了,但趙明公又來了,又來找他完成他生命中最後億秒的最後億個心願——
修建貫穿帝國東西的大公路。
楊總工最終還是沒能擺脫這個神之奇蹟和帝國生命工程的誘惑,答應了下來。
這一答應,就掉進大坑裡去了。
在總計三百六十一公里長的山區裡,以最完美的路線,修一條帝國最高等級的公路,這投資,這預算,這施工時間,不得以天文數字來衡量?
但是,若真以天文數字的資源修成了它,那楊總工的存在有何價值?
——直線加油誰不會?彎道超車才是技術。
這段時間,楊總工非常愁,山區裡有太多不可翻越的險峻了,說好想辦法林郡長也沒了音訊,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到辦法,不少聞風而來的徒弟也聞風而走,以為老師晚節不保,老糊塗了,這是個註定失敗的工程,千萬別給自己的履歷添上了黑點,現在帝國工程要求這麼高,工作可不找。
只有大徒弟還盡心陪在身邊,為他忙前忙後,盡力想辦法挽救這個死局。
這天,楊總工喝多了酒,坐在修了一半的路上,大徒弟來了,恭謹地向師傅彙報第十二處工程的進度。
楊總工扔掉了酒瓶,長嘆一聲:“小何,你也撤吧,這工程要是搞砸了,明年的帝國特高階工程師,你怕評不上了。”
小何已經四十多歲了,人看上去很沉穩,他沉聲說:“老師,未必沒有希望,師弟們太膚淺了。”
楊總工嘆道:“沒戲了,剩下的就是用錢砸了,我真是小看了這高山懸崖,這大血栓能堵在帝國大動脈上這麼多年,不是沒有道理……”
小何沉默了片刻,說道:“老師,我們可以妥協……”
“妥協?”楊總工斜撇了他的大徒弟一眼,“我就是從這裡跳下去摔死,也不會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