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為了防止褒國和嬴氏部落生起內亂,大周王朝在默許其擁有超過律法規定軍隊數量的同時,又一直保持著打壓的態勢,以免他們坐地變強,對鎬京形成威脅。
數百年以來,褒國和嬴氏部落其實一直是在大周王室與西戎部落的夾縫之中尋求生存。
任何一代王都不敢對周王室生出異心,以免召來滅國滅族之惹。
全部精力,都是用來對付西戎。
褒國享國時間非常悠久。
上千年前,有褒氏作為大禹的兒子,輔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分封為諸侯,立國稱王。
夏、商、週三朝皆為諸侯,已綿延上千年。這在大周王朝七十一個諸侯國之中,差不多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另外一個與眾不同之處,便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遺風在褒國一直被傳承著,褒國“禮婦人稱國及姓”,婦女執掌國事。
所以褒珦雖然是褒國的君主,但一切國事,卻都惟太后褒姁之命是從。
也就是說,褒姁才是褒國最大權力的擁有者,褒珦只不過是掛了個名,更多的是執行褒姁的命令。
這一點,在七十一個諸侯國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等一眾部落之中,更加是獨一無二。
姬宮湦此次派去攻打褒城的軍隊,是殷八師,共計二萬八千餘人,號稱三萬,領兵將軍是牧庚。
殷八師的戰鬥力很強,十三天之內,便拿下了褒國七座城,到了褒國的都城褒城城下。
守衛褒城的軍隊一萬,多經戰事,戰力強大。
攻擊褒城的戰事進展地很不順利,一日之內,殷八師三次攻城都未能踏上城牆一步,反在城牆之下留下了上千具士兵的屍體。
攻城暫時停止,領兵將軍牧庚開始思考攻城之策。
牧庚停止攻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聽到了一個傳說,是關於褒姒的。
據說,夏朝末年的某一日,夏帝孔甲的龍廷前突然來了兩條神龍,神龍於虛空之中告知孔甲,他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
孔甲占卜,無論殺掉龍,趕走龍,還是留下龍,都不吉利,只有得到龍的唾液儲藏起來,才吉利。
於是陳列玉帛,並以簡策寫文告請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