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軍隊。
大周律法對於諸侯國的軍隊數量有著嚴格的規定。
大諸侯國不超過三萬,中諸侯國不超過兩萬,小諸侯國不超過一萬。
軍隊數量超過律法規定,形同謀反。周王可派兵討伐,嚴重者,可滅了國家奪了諸侯之位。
按照七十一個諸侯國計算,大周王朝的軍隊,總數有上百萬之巨。
這些軍隊,只在名義上歸屬於周王室。實際管理權,在各個諸侯國的國君手中。
遇有戰事之時,周王可從各個諸侯國調兵。但調來的兵,往往出工不出力。
培養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戰爭消耗導致戰力削弱的諸侯國,往往會成為別的諸侯國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真正屬於周王室的直轄軍隊只有三支,虎賁、週六師、殷八師,總數六萬餘人。
虎賁是周王室的禁衛軍,武王伐紂,即以虎賁為先鋒。
週六師由周人組成的,駐守在鎬京所在的西土地區,稱西六師。西六師是周王室的主力軍,昭王、穆王均曾率領六師遠征。
殷八師則是由殷商遺民編成的,領兵將軍由周人擔任。
褒國擁有三萬軍隊。
這些軍隊,平時主要防範西戎國的攻擊。
褒國在鎬京城的西南,再往西就是西戎部落的地盤。
近百年來,褒國一直受到西戎的騷擾。在持續不斷的戰事之中,軍隊變得越來越強大。
從地理位置上看,褒國是鎬京城的西南屏障。
西戎部落攻擊鎬京城,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經褒城,從褒城到鎬京,還有七座城。一是經犬丘過汧邑,其間有城十二座。
無論走哪條路,西戎部落的軍隊都很難突破重重防線,進至鎬京城下。
故而,雖然褒國並非大諸侯國,而嬴氏部落甚至連個諸侯國都不是,周王室的幾代君王卻都對褒國和嬴氏部落坐擁數萬軍隊持默許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