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拘束,泗水郡王做了什麼,儘管直說。”
“強佔民女,納入宮中,供自己享樂,隨意徵收賦稅,這還不止,朝令夕改,百姓聞之搖頭,聽說他要出宮,紛紛閉門不出。其毀聲敗譽,所做之事,無一不是丟了陛下顏面。”
二世聽了,不免生氣。
“朕記得十八世子年少時,恭儉謙讓,為人樂學好施,怎麼如今會作出這樣令人不恥的事情。”
宮中的事情,外將很少有人知曉。
但是這章邯,卻聽過不少這十八世子的醜聞。據說他年紀輕輕十六歲,就已經讓宮女給他生了兒子,荒淫成性。
當然其他世子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在先帝的兒子之中作對比,二世自然是佼佼者。
只是陛下自幼一直居住在宮中,難道真的不知道十八世子的為人嗎。所謂的恭儉謙讓,不過是在先帝面前做出來的樣子。
但是其背地裡的為人,宮中人大多都是心裡明鏡似的,不過都不敢輕易往外說,擔心禍從口出。在宮裡做事,最要緊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
二世這麼一說,蒙恬自然更加生氣。
“老臣以為,陛下若是繼續放任十八世子這麼做,不僅讓泗水郡的百姓遭殃,怕是還會讓其他郡王也跟著為所欲為。老臣以為,此事必須要嚴查,若是情況屬實,更要嚴懲,如此才可正視聽。”
殺一儆百!
蒙恬的態度很明確了。
不過,這前後兩任御史給扶蘇的感覺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和王戊相比,蒙恬顯然更強勢,而且他敢於站在幫助二世剷除一切敵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而且以扶蘇對王戊的瞭解,王戊決然沒有這種膽量,敢說出嚴懲郡王這種話。
“大柱國說的不錯,若真是這樣,朕絕對嚴懲不怠,以儆效尤。朕記得不久前,邯鄲郡王剛剛給朕報過邯鄲之地的情況。相對於其他郡王來說,只有邯鄲郡王最懂得朕為什麼要推行郡國並行制。”
“分封的本意是讓諸王都能拱衛王朝,但是如今天下形勢大變,只有關中可建立軍隊。郡國畢竟不是諸侯國啊,如果郡國的設立非但沒有讓天下人都願意支援秦國,反而一個個怨聲載道,那麼朕自然要廢除了這樣於天下無益,於地方為害的郡王。”
“朕以為,不僅泗水郡王要查,天下各地郡王都要查!如果人人都是像泗水郡王這般,那恰恰說明其他郡王看似對朕恭敬從命,實際上在郡國之內各自為政,或許有些郡王早想暗暗圖謀想著成為下一個齊宣王,楚成王。”
“如果不從根源上切斷這種可能性,二十年後,秦國的天下,還能有今日的版圖嗎。朕不止一次問自己,如果是先帝在世,世間有幾人敢反,又有幾個郡王敢圖謀作亂。此事涉及朕於天下諸臣諸郡王的威嚴,不可輕易放過。”
“朕以為,無論郡縣,還是郡國,凡是大秦土地上的吏民百姓都清楚,這天下到底誰人的天下,國號到底是什麼。為此,朕想要再勞煩大柱國一次。”
蒙恬雙目如星,躬身作揖:
“陛下,勞煩二字不敢當,還請陛下明示。”
“御史設立之初,只為監察百官。朕以為如今該變一變了。朕以為,三公之位,理當高於郡王,否則朕何以制天下郡王。”
蒙恬拜曰:
“臣雖然愚鈍,老年拂袖,但是願意代陛下之尊,親自前去督察諸郡王。”